选调生工作调研报告(合集3篇)

更新时间:2022-07-18 来源:选调生 点击:

【www.scabjd.com--选调生】

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更深入的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切实提高工作效率,真正成为一名便民、利民、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人民辅警。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选调生工作调研报告(合集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选调生工作调研报告1

  摘要:选调生制度是从高等学校挑选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到党政基层进行培养锻炼的一项人事制度。湖北省钟祥市选调生中存在的多种心理困惑与矛盾,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活力不足的乡镇干部机制,乡镇政府实力薄弱,官场潜规则体制等因素不利于选调生的生存与发展。解决这一问题,主管部门应进一步明确选调生的定位,加强组织部门的领导,强化选调生使用、升迁等方面的可操作性刚性措施,选调生也应加强迎接挑战的心理准备。

  关键词:选调生;矛盾现状;择业心态;体制弊端;对策

  中图分类号:C9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477(2007)03―0326―05

  选调生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干部人事制度,是国家、省级组织人事部门从高等学校挑选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到党政基层工作,在实践中接受培养,历经磨练,积累经验,逐步造就我们党和国家事业接班人的重大举措。许多选调生下基层后产生的困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行选调生制度的一些弊端。为了寻求合适的解决这一现状的途径,笔者对钟祥市选调生的生活、工作和思想状况做了一个系统的调查。

  一、选调生的基本情况

  (一)选调生制度的由来

  选调生制度的源头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1965年6月14日,中共中央转发了高教部党委《关于分配一批高等文科毕业生到县以下基层单位工作的请示报告》,根据刘少奇关于分配一批高等学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指示,1965年、1966年两年共安排了一万多名高校毕业生到县以下基层工作。至此,第一批选调生由城市(高校)走出,充实到了基层干部队伍中。文革期间这一政策被中断,到20世纪80年代,选调生制度重新恢复,选调生下基层进行锻炼,成为我国造就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钟祥市选调生的现状

  从1997年开始,湖北省钟祥市开始接收省委组织部的选调生1名。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1998年和2002年钟祥市没有接收选调生,此后,1999年至2001年和2003年每年均接收1名选调生,其中有2名(2001年和2003年招进的选调生)已调往省人大。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到2004年,选调生进基层工作的数量增长仍然缓慢,只有2人加入选调生的行列。直到2005年,在中央和地方政策的鼓励下,钟祥市的选调生才大幅增长,共有17人参与选调,是1997年~2004间选调生总人数的2.4倍。这种现象说明了大学生毕业后,进基层工作已逐渐成为一种就业趋势。据不完全统计,钟祥市目前共有选调生有18名,再加上2006年新进的18名选调生(这18名选调生已到组织部报到,将分赴不同的乡镇),共有36名。其中男性22人,占选调生总人数的61%,女性14人,占选调生总人数的39%。从钟祥市选调生的学历来看,名校毕业的高学历的选调生逐年增加,研究生也有参与选调的,如2005年武汉大学金融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就参与了选调。时隔仅仅1年,2005年的选调生已有4人离开,其中有2人是学法律专业的,分别被沙洋检察院和法院借调,有1人已离开现有岗位,还有1人考上研究生。从钟祥市招收的选调生整体来看,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生等名校毕业的选调生有10名。选调生到基层后大部分被分配到党政办公室从事文职类的工作。

  二、选调生在基层面临的矛盾现状

  面对基层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选调生的心理是错综复杂的。他们一方面为自己身处这样一个时代而庆幸,另一方面又对基层政治环境的现状而感到不满;一方面为能尽快实现自己的抱负而高兴,另一方面又为在基层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而忧虑。在他们雄心勃勃、跃跃欲试的同时,又常常表现出种种困惑而呈现一种矛盾心态。这种矛盾心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担心下去容易上来难,前途空间有限

  有一位选调生这样说:“我并不在乎基层的条件艰苦,只是担心将来很难有大的前途,下去容易上来难。如果有一点儿机会留在大城市,我是不会选择基层的。”还有一位在党政办公室工作的选调生对前途感到忧虑,说:“现在社会上流传乡镇机构改革,一方面乡镇机构要裁人,另一方面,选调生又不断地进入基层,在这场博弈中,我们的前途在何处呢?选调生的起点低,基本上都得从科员干起。在基层工作,没有领导的重视,基本上是没有多大前途的。”近10年中,选调生在基层升职的不到1/10(只有1人晋升为正科级干部),有2人在乡镇干了快10年了,现在仍然是乡镇副职。发展空间有限,是他们对前途最为担心的问题。

  (二)预期与现实之间的反差形成的失落感

  首先是对下基层目的和作用的失落。有3位选调生告诉笔者:“才开始的时候刚好碰上了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教育,一去基层就被分配在了先进性教育办公室工作,这一工作结束了,我们又被分配到了党政办公室,职务是组织员,主要是负责组织上的一些日常事务。”因此,在新鲜感过后随之而来的感觉是日常工作的琐碎、单调和乏味,而所学的专业知识也少有派上用场的机会,不受重视,难以施展抱负,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增强实际工作能力,因而对在基层工作日渐感到迷茫。

  其次就是对付出与回报不相称的失落。选调生来到基层后,工资水平远低于城市,一个月1000元左右,有的选调生(1999年、2000年)初进基层时工资仅有330元,用这种微薄的工资养活自己已属不易,报答父母实在无从谈起。而且一些乡镇工资没有保障,不能按时发放。回报与长期奋斗预期之间的不对称,导致其重大的失落。在被调查的选调生中,他们的工资水平大都在1000元左右,他们认为这一待遇就目前来说还过得去,但就长远来看,是低工资。大部分选调生说:“212作快一年了,手中还是无积蓄,在乡镇工作无福利分房,无社会保险和养老保险,只有医疗保险,对未来很是担心啊,买房子、结婚生子都是难题啊!”

  (三)进城与扎根的矛盾

  选调生从一开始就把基层当作终生工作的地方是很少的,不管是选调生本人还是其家庭,把下基层当作一个锻炼阶段是十分普遍的情况。在采访中的8名选调生中,有1名选调生说他的父母是极力反对他进基层工作的,认为读完大学至少应找份像样的工作,跳出农门才是明智之举。有3名选调生的父母认为到基层镀金,增长一些见识,回城才是最终的目的。一位女选调生说:“在基层苦一点我并不害怕,担心的是怕自己一辈子呆在乡镇,既能进城又能提升是我的首选,进县乡领导班子锻炼也可以,如果在乡镇呆了两年了,既不能进城又不能提升,那就只有另谋出路了,把考研、考博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所以现在把握好每一个机会,机遇这东西很难说啊,对我来说,公务员工作是比较稳定,但也不能一辈子在乡镇呆 下去吧,以后成家立业了,子女上学可是个大难题啊。只要有一点的机会,我都会尽力争取走的。”他们的这些期望,应该说合乎情理,但实际能够供给他们的机会却是非常有限的。根据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在这近10年的时间内,选调生能够调回市党政机关工作的不到1/10。从1997年到2005年共招收的24名选调生中,通过公开选拔等方式调离钟祥市的有4名,考上研究生的1名,离职另谋职业的1人。刚进基层的选调生们关注着前任选调生的前途,因为他们实在担心自己的命运。有一位学环境工程的选调生这样说道:“他说以前3年一次换届,机会还多点,如今5年一次换届,人生能有几个五年?刚进基层时,个个风华正茂,等到提拔时,可能都老大不小了,人生也就短短数十载,还要考虑结婚生子的问题,这一切都是困难啊!进城是比较理想的。”看来,大部分选调生是不愿意扎根在农村的。

  (四)提拔难与升迁期望的矛盾

  一名选调生说:“选调生提拔的机会要少得多,再加上一些领导对选调生关注少,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很难提拔,只有那些有钱有关系者优先。可以这样说,从政是与家庭经济条件、家庭背景有关的。家庭条件好的有背景的选调生,会被安排得很好,要么在机关,要么做领导,会发展得很好,反正不会差。”有些选调生认为:“自己在基层虽有年龄优势,但如果等到对基层工作非常熟悉了,年龄优势也没有了。指望乡镇里自主推荐选调生进班子的可能性实在很小,乡镇职能在逐步弱化。现今机构改革年年在喊,这对于原本就不乐观的用人环境更是雪上加霜。”

  (五)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有知识、有理想的选调生对自己期望值过高,对社会复杂现象和工作环境认识的广度和深度不够,难免会有不适应的现象发生。一位女选调生说:“和预期的不太一样,我是来到了钟祥市南部的一个小乡镇,被分在了党政办公室,有时候总觉得这里对我来说太沉闷,我没有办法去改变这一切,只能试着让自己习惯、适应。有时候,对自己的这种选择很是失望,有时候又很为自己骄傲”。也有一些选调生才下基层时,以为在乡镇锻炼2年~3年就可以了,哪知一呆就是近10年,和自己当初的想法大不一样。有位选调生感慨地说道:“公务员不可不做,不可常做,但可以再做。我觉得我们的社会应该建立这样的制度。在乡镇,作为一个选调生,不能呆太久了。2年就够了,3年还可以忍受,搞搞调研,了解农村的情况。如果要长久呆下去,必须要为选调生营造一个做事的环境。”

  三、产生矛盾的原因分析

  调查结构表明,选调生的心理正处于传统与现代、精神与物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交织之中。这种矛盾心理的产生,一方面来自社会环境,另一方面来自选调生的择业心态。

  (一)选调生进入基层工作的动因

  在当今利益多元化、思想意识多维度的社会,每个人的心理是不同的,他们怀揣着各种不同目的进入基层。选调生进基层工作的动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鸵鸟避世”的就业心理。随着高校扩招,大量的学生涌入城市人才市场,造成相对饱和的状态。先就业后择业成为当今大学生的主流就业观,选调生选择进基层是为了躲避现实的就业压力。在采访中,40%的选调生认为就业压力大,工作不好找,只有选择进基层,至少这还算是一条不错的就业之路。

  2.捞取政治资本的投机心理,即权力动机的心理。一种强烈的权力动机不仅会影响个体的自我看法,而且还会影响他的信念、思维方式和感情定向。多数选调生就是冲着诱人的预期价值而投身“选调”,把基层工作当作政治前途的跳板,是去“镀金”的,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锻炼。有些选调生说:“当时听同学说公务员待遇好,有前途,再加上政策的宣传,放弃了已找好的工作,选择到基层工作。”

  3.“学而优则仕”的官本位心理。由于公务员属于“官”的行列,博取一份公务员的工作一般也会使大学生有种优越感和自豪感。女性选调生持这种观点的占多数。一位女选调生这样评价当公务员的好处:“因为公务员工作稳定,工作环境也较好,压力也不是很大,虽然工资不是很高,但是其他津贴待遇也还算优厚,所以我当时就选择了考公务员,再加上近年来,国家又几次提高公务员的薪金,进而又提高了公务员的职业声望,致使许多毕业生都产生了想加入公务员行列这种盲目从众的就业心态。”

  4.挑战自我,寻找人生价值的切入点。“基层大有可为”,“猛将必拔于卒武,贤相必起于郡县”。在采访中,一位学行政管理的选调生认为:“到基层工作可以锻炼自己,觉得自己应该学有所用,到基层发展比到其他地方容易受到重用,能够更容易地找到实现人生价值的用武之地。”也有一位选调生说:“我来自农村,比较关注三农发展,想更多地了解一下国家政策法规在农村的落实情况,再加上当时考研失败,更坚定了我下基层的决心。”

  (二)基层政治生态环境的欠佳。体制的不合理因素也是造成选调生困惑与痛苦的主要原因

  1.活力不足的乡镇干部机制束缚选调生个人发展。目前政府上级对下级的控制还是传统的压力型体制。作为一级基层组织,乡镇政府却没有独立的人事权。从选调生在基层工作近10年来看,在基层工作的选调生流动性不大,一般在基层工作后就很难有机会调动,有的选调生在同一工作岗位上任职时间过长,这样不利于选调生的成长,不能全面了解农村的基本情况。基层单位的领导对选调生的认识也有误区。有些领导认为选调生素质高,知识丰富,一开始就对其委以重任,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有的单位领导觉得,选调生还是学生,不堪重用,让其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务,令部分选调生丧失信心。因此,基层政府对选调生的“高估”与“低估”,都不利于他们成长,也与培养选调生的初衷背道而驰。

  2.乡镇政府实力不厚,落实选调生政策的力量薄弱,使选调生失去信心。基层政府限于财力、物力等一些因素(有些是历史遗留的,有些是人为的)的制约,执行选调生的有关政策显得力不从心,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方式对待选调生的有关政策,使选调生的各种文件规定常常不能落实。比如,符合自己专长的工作并不能获得,所承诺的升迁目标和其他利益奖励也未能如期而至。虽然有着中央与省委的红头文件,但是在基层的具体操作上则受制于当地的政治生态和经济条件,往往使得一些承诺最终落空。

  3.官场潜规则对选调生的影响。作为最低一级政府,虽有严格的规章制度的制约,但一些机关干部在具体操作中却执行不力,难免为选调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沓,效率低下,浮夸之风盛行,形式主义泛滥的旧政治生态环境不适合选调生成长与发展。还有,机关的公文多,会议多,形式主义多。在这样一种环境下生活和工作,人会显得很烦躁,觉得是在浪费青春和生命。 四、解决现实问题的对策

  选调生进基层锻炼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可靠的接班人的重要途径,针对选调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矛盾,应该切实采取措施予以改进和完善。

  (一)主管部门应进一步明确选调生的定位

  选调生主管部门在有关培养目标中,应该明确选调生下基层的发展是多方向的,一部分经过培养锻炼进城,一部分就是培养和造就乡镇基层所需要的领导人才,因此,选调生选择参与选调,应有多种价值预估和心理准备。主管部门要引导选调生摒弃“镀金”思想,使他们明白,到基层锻炼不是走过场,省委组织部的选调生进基层后,提拔进城的只能是其中一部分,要有扎根基层的决心与勇气,立足于乡镇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同时,对选调生的任用相关制度应进一步具体化,操作应进一步科学化:一是要设计合理、科学的考评形式和内容,尽可能地杜绝关系网的影响;二是必须在拟提升的职务中明确选调生的提升指标和指标单列。

  (二)加强组织部门的领导,强化有关规定的可操作性和刚性化程度

  为了使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真正经受培养锻炼,应该切实加强对选调生的管理。

  1.科学培养,动态管理。选调生走出校门后直接分配到乡镇、街道和基层企事业单位工作,任职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为了让他们熟悉多方面工作,对选调生一般都适时进行交流轮岗。任职也不是“金饭碗”,党委组织部门对选调生进行年度考察,每年进行一次调整,对不适合继续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培养的选调生,及时调整到更有利于他们发挥作用的工作岗位。不惟台阶,适时任用。如选调生在基层工作两到三年后,可以打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陈旧观念,大胆提拔使用选调生,并鼓励和支持选调生参加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和竞争上岗,使他们在平等竞争中脱颖而出。

  2.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对多数乡镇来说,由于用人机制的不畅,以及在人才的使用、选拔、培养和管理方面的不足,常常会出现“人才难求更难留”的局面。乡镇政府要努力营造人才成长的有利环境,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政府应积极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建立人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畅通渠道,使人才合理流动,形成尊重人才的风气;应进一步完善对选调生的保护机制、提升机制,减少选调生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在基层健康成长,积极发挥聪明才智,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多做贡献。

  3.改善基层工作环境。主要改善物质待遇和办公条件等硬环境。特别是在待遇方面,由于基层工作环境艰苦,压力大,选调生的待遇普遍偏低,但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如何解决这一矛盾,一是可以借鉴教师工资由县市级集中统一发放的模式,使公务员的工资按时到位,不再有拖欠工资的现象发生。再是国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乡镇适当的财力补助,政府还可以从养老、医疗、工伤和住房公积金等方面给予选调生一定的福利待遇,使他们安心工作。

  (三)选调生应加强迎接挑战的心理准备

  选调生要清醒地认识到,大众化教育必然导致大众化的就业,高校毕业生已不再是“象牙塔”里的天之骄子,要转变就业观念。高校毕业生不仅要能承受“治国平天下”的重任,更要能忍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痛苦。选调生选择在基层工作,对自身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1.调整择业时过高的期望值。择业角色必须依靠不断调整期望值来规范。一般来说,每位选调生在选调时都希望能找到一份能满足自己需要的工作,然而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不一定每个人都能如愿以偿。如果不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就有可能走进选调的误区。正如文中提到的选调生在基层的各种不同的矛盾心理。因此,选调生必须根据自身条件和客观需要,学会在竞争中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期望值,学会“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把远大理想的实现落实到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之中,在工作中始终保持轻松自如的心态,达到个人理想和社会需要的有机结合。

  2.提高对基层锻炼的认识。江泽民同志说过:“年轻干部的不足之处是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学习,缺乏对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的深入了解,大多没有经过严格的党风生活、艰苦环境和基层工作的锻炼。”选调生在基层干什么?就是要真心实意地为老百姓办实事,在实践中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自己。一是要摆正位子讲奉献。选调生到基层后要沉下心来,扑下身子,扎扎实实为老百姓做事,要明白是在事业的发展中成就个人,而不是在个人发展中成就事业。二是面对困难不畏难。选调生到基层工作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生活环境差、精神孤独苦闷、沟通不畅等等。在艰苦的环境下如何去适应,是选调生必须要掌握的第一生存本领,也是第一工作本领。选调生正是要在基层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三是认清现实靠自己。随着选调生力度的加大,在基层的选调生越来越多,问题不断出现,组织部门关注选调生的范围也是有限的,“等靠”思想是要不得的。要多从大局出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改善自我,提高自身素质和适应能力。

选调生工作调研报告2

  优化干部队伍结构

  促进自身扎实成长

  1983年中央组织部下发《关于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的通知》后,各省区市党委组织部积极响应,精心挑选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30年来持续为各级党政部门输送了大量优秀领导干部。调研了解到,河南省1981年开展选调生工作以来,共选调24批4863人,截止2012年底,已有2人走上省部级领导岗位,80多人走上地厅级领导岗位,460多人走上县处级领导岗位;江苏省1983年至今共选调5000余名大学生,截止2012年底,担任省部级职务有1人,地厅级职务近20人,县处级职务有500多人,贵州省近30年来选调了8000余名优秀大学生,其中2人担任省部级领导职务、10多人担任了地厅级领导职务,100多人担任县处级领导职务,绝大多数同志已成为基层党政机关的骨干。

  在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近年来,各级组织部门根据形势需要,不断创新思路,完善和改进选调生工作。部分省份逐步探索定向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顶尖高校招录选调生,成为近年来选调生工作的一个突出特点。目前,重庆、甘肃、广西、吉林、河南等多个省区市已与清华、北大等高校签署了定向选调协议,每年从清华、北大引进一定数量的优秀毕业生,将他们分配至基层乡镇党政机关等进行重点培养,为满足中西部地区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持。

  “高校和地方的深度对接、延长了选调生选拔链。未来还会有更多地方、更多985高校加入到定向选调的行列中。”北京大学党委组织部负责人说。

  经过多年实践,选调生已成为一个优秀“品牌”,受到各地组织部门和用人单位的欢迎。多位组织部门负责人表示,选调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基层干部断层、年龄结构偏大、学历层次偏低等问题,选调生自身也在锻炼中不断获得成长和提高。

  ——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结构。由于学历层次高、能力素质强、干部年龄小,在不少地方,选调生对于改进当地基层党政班子结构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一些地方,最年轻的处级干部、科级干部大多来自选调生群体;从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中脱颖而出的也有不少是选调生。

  ——缓解基层干部断层难题。贵州省册亨县由于缺少编制,全县已经10年没有正常招录公务员,选调生正好填补了人才的缺口。目前,这个县的10名县委班子成员中,选调生有3名。“受编制所限,乡镇非常缺年轻干部。到基层的选调生,不仅年轻有为、充满斗志,而且综合能力素质也比较高,缓解了基层干部的断层难题。”河南省委组织部青年干部处负责人说。

  ——激发基层干部队伍活力。组织部门的同志普遍认为,选调生学历高、素质好,为基层带来了新观念、新活力,带动了基层干部学习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和现代知识的积极性。一些乡镇机关将纸质材料电子化、用PPT做报告、树立环保理念····基层工作方式的诸多变化,不少来源于选调生的建议。

  ——选调生自身扎实成长。选调生从高校直接来到乡镇工作,从一个熟悉的文化环境突然转变到一个相对陌生的工作环境,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绝大多数选调生无悔于自己的选择,克服工作生活环境差、孤独苦闷、交通闭塞等重重原因,扎根农村,立志成才,在农村这个大舞台上实现着自己的理想抱负。他们在给基层干部队伍带来新风的同时,由于身处基层、直面群众,较快地实现了从理论知识到实际工作能力的转化、自身素质和能力提高很快。选调生们说起基层工作的经验来头头是道。比如,要融入地方,与当地农民打成一片,利用自己的知识,为当地发展作贡献。再比如,要能吃苦、能吃亏,与老百姓一块苦、一块干,等等。

  三种现象影响选调生

  基层培养锻炼效果

  在选调生制度不断发挥作用的同时,一些基层干部反映,目前选调生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不少选调生集中在乡镇党政办“搞材料”,鲜有机会参与处置急难险重问题;上级部门过于频繁“借调”,使选调生在基层锻炼的时间难以保障;选调生工作中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现象,影响了选调生健康成长等。

  ——“党政办现象”:离基层总是差半步,采访的上百位选调生中,绝大多数人到基层后被分配到党政办从事办理公文、统计数据、整理档案等工作。在党政办这个上传下达的综合性岗位,他们可以迅速熟悉乡镇全局,快速掌握“三农”情况。但在熟悉全局工作的同时,这些选调生直接参与处理上访维稳、征地拆迁等急难险重任务的机会较少。

  一位村支书说,一些选调生就像“传声筒”,在办公室“纸上谈兵”时间多,真正下村处理复杂“三农”问题时间少,不懂如何与村民打交道,难以赢得村民充分信任,“在乡里写的好了,就到县里、市里写,成为了材料型干部”。

  一些地方组织部门的同志认为,选调生的“党政办现象”,一定程度上与部分地方对选调生不信任有关,部分地方领导认为选调生的年纪轻、经验少,不敢将信访、拆迁等工作交给选调生,使选调生难以得到充分锻炼,背离了出台选调生制度的初衷。

  ——“频抽调现象”:基层工作时间无保障。调研了解到,为保证选调生在基层的工作时间,不少地方出台了规定,限制上级部门对选调生的借用。如有的地方规定了“选调生在乡镇(街道)等基层单位实际工作时间必须满两年。在此期间,不得调动或借调到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工作”。然而,上述规定在一些地方并没有得到严格执行。

  西部地区某镇镇长说,镇里一共有4名选调生,2名已经被借调走。“县里借走镇里人”、“市里借走县里人”,频繁借调给本就人才匮乏的基层带来苦恼:上级命令“顶不住”,只能执行,而被借调走的选调生什么时候回来、是否回来都是未知数。

  此外,多位选调生反映,他们在频繁借调中也“两头不讨好”:在上级单位,自己没有身份,难以发展;对乡镇来说,自己远离本职岗位,基层群众不熟悉,在日后票决时还可能会“吃亏”。有的选调生甚至表示:“抽调,抽抽就废掉。”

  频繁借调还容易扰乱选调生队伍的军心,一些选调生看到别人被借调走,往往还会产生攀比心理,“他是否要被提拔了?”“为何没轮到我?”进而产生失落心理。此外,老的选调生频繁借调的经历,还会让刚刚走出校园的选调生误以为自己无需长时间在基层工作,“熬几个月就到县里了”,导致不少新人抱着侥幸、功利心走上选调之路。

  ——“轻培养现象”:使用与培养脱节,多位选调生反映,目前,选调生工作中“重任用、轻培养”的问题较为突出,不少选调生表示,除岗前培训外,参加省、市、县的培训机会少之又少。有的选调生入职8年,仅参加过2次培训;即使有培训,也太多内容空泛,效果不明显。

  一位已是乡长的选调生告诉记者,自己工作近6年来,只在省委党校参加过一次培训。“我在两个乡工作过,最长的时候,2年时间连省会都没去过。”他说,没时间,没机会外出学习,缺乏有针对性的培训,常常让自己觉得不够充实。

  “越优秀机会越少”,一位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说,基层事务多,选调生又是骨干力量,一些单位担心他们外出学习会耽误工作。

  一些组工干部认为,出现“重使用、轻培养”问题,根本原因是一些地方选调生工作选拔、培养、管理、使用相互脱节。多位基层干部反映,按照规定,选调生属多层级管理,但事实上,“省管、地管还不如县管”,省级组织部门选拔之后,没能结合选调生实际制定培养计划,一些具体用人单位也未能正确认识选调生工作,造成部分选调生出现“两头不管”的问题。

  除了上述三方面问题之外,少数选调生自身也存在不良心态,尤其在刚下到基层的“80后”、“90后”选调生身上表现较为明显,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思想准备不足,患得患失。选调生从“象牙塔”到乡镇,一般会遇到居住条件差、语言障碍、基层工作作风看不惯、婚恋感情纠葛等问题,如果自己不积极乐观,也没有人及时引导,就会产生退缩畏难情绪,对前途感到迷茫和担忧。而是扎根基层的思想不牢,工作作风不扎实。少数选调生缺乏脚踏实地、吃苦奉献的精神。面对复杂的基层环境和繁重的加班任务,心里不平衡,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也有的选调生满怀热忱地来到乡镇,当理想与现实发生巨大反差时,便动摇了信心和勇气。三是角色定位不准,期望值过高,甚至急功近利。部分选调生认为自己是后备干部,到基层是来“镀金”的,对自己放松要求,不能很好地融入到基层工作和干部群众之中,总想找各种关系寻找进上级机关的门路,心浮气躁。少数选调生急功近利的心态,导致一些还未得到提拔、轮岗锻炼机会的选调生,容易将别人的升迁、调动统归为“内幕交易”,认为他们背后有“关系”,不少人甚至认为“关系”是决定选调生命运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愤世嫉俗的负面情绪较为严重。

  培养选拔链条需继续完善

  配套细则宜尽快出台

  2008年2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和完善选调生制度,精心挑选优秀大学生到基层艰苦岗位和复杂环境去锻炼。”这位做好选调生工作指明了方向。针对当前选调生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基层建议,进一步明确选调生的定位,增强各地对选调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延长选调生的培养链条,鼓励高校提前介入对“准选调生”的培养;进一步细化相关配套措施,保证选调生在基层的锻炼效果。

  第一,端正认识,明确选调生定位。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激增,以及国家公务员招录制度的日趋完善。一些选调生和基层部门不同程度对选调生工作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有的地方对选调生工作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导致中央、地方已出台的有关规定、政策难以完全落实。

  调研中发现,有的地方没有正确认识“选调生工作”与“大学生村官工作”、“选调生”与“基层公务员”、“后备干部”之间的关系,甚至简单地认为“再搞选调生已经没有必要了”。

  一方面,部分地方领导对选调生工作定位不明;另一方面,一些选调生过于看重自己的“身份”,在记者采访的上百位选调生中,认为“选调生以后就是要当领导”的大有人在。有的选调生甚至认为,“选调生是最低是县一级领导的后备干部。”

  当前,急需进一步加强对各级组织部门及用人单位关于选调生定位、培养目标等政策的宣传解释。应利用各种途径加强对选调生从“在基层锻炼”向“在基层工作”的观念引导,帮助选调生正确看待工作调动与职务升迁。

  第二,弥补制度盲点,出台配套细则,调研了解到,目前各地对选调生的“入口”把得比较严,但选调生的后续管理仍比较薄弱。一些基层干部建议,进一步明确、细化选调生进入之后的管理制度,帮助选调生健康成长。

  完善选调生基层培养机制。应有计划地培养选调生,为其成长为后备干部创造条件。一是加强培训。对新进选调生队伍的,抓好岗前培训,努力提高其思想认识,帮助其尽快转变角色;采取党校轮训、举办专训班等方式,有针对性地组织选调生学习政治理论、农村政策法规、市场经济知识等,要将党性教育作为重中之重,抓好宗旨教育和群众路线教育,并形成培训制度。二是传帮带。落实绑带责任,明确乡镇党委书记为选调生帮带第一责任人,指定一名副职为具体帮带责任人,通过一道深入基层,共同研究工作等方式,传经验、教方法、带作风。三是压担子。刚参加工作的选调生工作热情高,渴望组织上多给机会、多交任务、多参加实践锻炼,组织上要注意保护选调生的工作热情,尽量发挥他们的长处和优势,让他们包点、驻村,或将他们安排到急难险重的岗位接受锻炼,真正培养选调生与群众的感情,确保选调生掌握群众工作的本领。

  科学用人,尽展其才,使用上体现公平。要把选调生的选拔使用与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党政机关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本着“成熟一个,使用一个”的原则,统筹考虑,择优选拔,不能因为是选调生身份就优先使用甚至直接列入后备干部管理,要靠实绩说话,过群众关。调研中,不少选调生反映,一些地方选调生的岗位确定,轮岗锻炼还不够规范,存在太多的随意性,导致部分选调生对选调生工作的公正性产生质疑。他们建议,进一步明确对选调生轮岗等的要求,跟踪培养管理,并将选调生在各个岗位上的表现纳入考核,让“干得好”的“选得出、能服众”。

  明确选调生的借调制度。针对部分地方选调生“频”借调现象,一些组织部门的负责同志建议,进一步细化“选调生在基层锻炼时间不得少于两年,在此期间,选调生不得调动或借调到市县区级以上机关工作”等规定,保障选调生在基层的锻炼效果。

  此外,一些组织部门还建议,进一步完善选调生考核机制,定期进行调整,消除选调生的“保险箱心理”和“镀金思想”。

  第三,延长培养选拔链。针对选调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一些基层干部建议,进一步探索将选调生的培养时间点前移,实行“高校+基层”的复合培养模式,让大学生中的佼佼者在校学习期间就得到有针对性的培养。

  一位组织部门的同志建议,高校与地方组织部门加强沟通,在大学三年级时就开展选调生选拔推荐工作,由学校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加大考察力度,吸引更多优秀大学生进入选调生队伍。“早物色重点、早锻炼培养、早思想引导,可以更有效地选拔出最适合的人才。”

  一位负责高校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的老师建议,可以充分利用党课、思想政治教育课、就业培训课等时机,对选调生制度进行详细介绍,引导有志到基层工作的大学生自觉学习必要的相关知识,提前做好知识储备。

选调生工作调研报告3

  **年以来,我县先后接收省委组织部选调生9批12名。县委从选调生自身的特点和成长规律出发,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培养教育,加大选拔使用力度,为选调生施展才华,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我县接收的选调生中,有2名公开选拔成为县级领导干部,1名被选调到市直机关工作。目前,在我县工作的9名(其中**年接收2名)选调生,其中正科级6名,副科级1名,科级后备干部2名。

  一、主要做法

  1、各级高度重视,创造良好条件。开展选调生工作以来,县委把选调生工作纳入了干部工作总体规划,先后下发了《关于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实施意见》、《关于做好选调到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选拔、管理和使用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选调生培养、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县委组织部将选调生工作列入重要日程,年初有安排、年终有总结。选调生所在的乡镇党委,认真落实培养措施,积极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2、多管齐下锻炼,促使尽快成才。为尽快提高选调生的政治业务水平,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培养教育。一是搞好岗前培训。每接收一批选调生,县委组织部都集中进行一次岗前培训,让他们了解县情县策,为他们尽早进入角色,较快适应工作打下了基础。二是加强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县委组织部每年制定干部培训计划时,注意安排一定数量的选调生。我县的12名选调生先后到省、市、县三级党校进行了培训。三是强化实践锻炼。采取上挂下派、轮岗等多种方式,对选调生进行全方位培养。采取“小步快跑”的做法,有目的进行多岗位锻炼。目前,我县工作两年以上的选调生,一般都有两个以上岗位的经历。同时,针对部分选调生在基层工作时间长、对宏观问题、全局问题把握不够的情况,我们有计划地安排4名选调生到市县两级机关挂职或帮助工作,在更高层次上经受锻炼。

  3、建立健全制度,保证健康成长。一是建立了领导干部责任制度。县委明确联系乡镇的县级领导与所在乡镇的选调生结成对子,负责选调生的培养,定期了解情况,实行传帮带,帮助选调生熟悉情况,把握角色位置,尽快完善提高。二是建立了谈话制度,全面了解选调生工作、生活方面的情况。坚持每年与选调生谈话不少于两次,对个别期望值过高、工作不够安心的选调生,耐心做好思想工作,鼓励他们在艰苦环境中做出成绩。三是建立了思想汇报制度。每年让选调生汇报一次思想工作情况,交流经验体会,相互促进,共同提高。通过思想汇报制度,会同乡镇党委制定针对性强的培养措施,基本保证了每位选调生有充足的基层锻炼时间。四是建立了定期考察制度。县委组织部每年结合年终考核对选调生进行一次全面的考察了解,掌握优秀选调生名单。建立了选调生考察档案,根据考察情况排队,为及时提拔使用提供了依据。

  4、加大培养力度,优先提拔使用。在选调生的选拔使用上,坚持培养一批、成熟一批、使用一批的原则,坚持标准,适度倾斜,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选调生。对那些各方面比较成熟、发展潜力大、有培养前途的选调生,破格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县委以乡镇领导班子换届为契机,大胆提拔使用了10名选调生。目前全县最年轻的科局级干部都是选调生。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同志对选调生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当前,还有不少同志尤其是部分在基层担任领导职务的同志,对选调生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对选调生存在“过客”思想,在工作安排上有临时观念,认为选调生是来“镀金”的,属“飞鸽牌”。有的将选调生到基层锻炼等同于一般的考录公务员,不给他们安排有利于锻炼提高和发挥作用的工作岗位,不愿把一些急、难、险、重的任务交他们去承担,致使选调生在基层锻炼难以取得理想效果。

  2、选调条件不高,选调方法不够合理,锻炼渠道较为单一。从近几年选调情况看,所选学生基本上是中游偏上的,在班里特别突出的并不多,多数不是同级生中的最优者,许多学生把选调作为考研不成功后的一种选择,选调院校占最大比例的是二、三类院校,重点高校较少。从选调条件看,近几年放宽到党员、学生干部、优秀团员、三好学生符合条件之一即可。由于有不少报名者只是在某年度曾担任过学生干部或三好学生,有的仅担任过一般干部,自身条件不高,降低了选调生的整体素质。同时,选调生分配渠道比较单一,选调生全部被安排到乡镇,比例不合理,没有注意专业特长,使多数选调生所学专业几乎荒废。此外,对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的选调条件也不够优惠,吸引力不强,造成了选调的高层次人员偏少。

  3、公开选拔机会的增多,客观上造成部分选调生在基层工作不安心。近几年上级机关比较注重从工作满一年以上的选调生中公开选拔干部,这给他们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机会,虽有利于选调生的提拔使用,但客观上使他们在基层工作的时间越来越少,对基层刚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就离开了,不仅不利于锻炼成才,也加重了基层对选调生“镀金”思想的片面认识,基层选调生中出现了一种“应试干部”现象,有的选调生一年应对各种考选多达数次,报考省直机关没考上,再考市里的,市里的考不上再考县里的,而且这次考不上准备下次再考,把考试看作跨入上级机关或职务提升的“快速通道”,难以将精力用在工作上。另外,个别选调生对自己把握定位不够,自身要求不够严格,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选调生的整体形象。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强宣传引导,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加强对选调生工作的宣传和引导,使他们深入了解中央和省委对选调生工作的指示精神,认识到做好选调生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引导他们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选调生工作的重要意义,对选调生工作有一个客观的、全面的、准确的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多渠道、多形式宣传选调生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为做好选调生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和舆论环境。

  2、从源头抓起,严把“入口”关。建议调整选调条件,改善选调方法,提高“门槛”,确保选调生的整体素质。对党员、学生干部、优秀团员、三好学生这几条要坚持好,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掌握好。同样是学生干部或三好学生,对全国重点大学和普通高校的在掌握上应有所区别。再是担任什么职务、任职时间多长,三好学生需要评上几次才能报名等,都应具体明确。建议进入考察范围比例扩大,以有更大的选择余地。同时,加大从硕士、博士研究生中的选调力度,实行倾斜政策,以增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

  3、加强培养教育,进一步加大选拔使用力度。今后在安排选调生时,应综合考虑,根据不同情况,多渠道安排。适合做农村基层工作的,可安排到乡镇。对硕士、博士研究生,不必局限于在党政机关安排,可放到能发挥其专长的经济、政法、科研、教育部门工作,纳入选调生队伍管理,组织部门跟踪考察,经过几年的实践锻炼,对条件成熟的及时提拔到业务领导岗位上来。为使选调生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基层实践锻炼,在选调之初,就以低调介绍基层情况,让他们对锻炼期间可能遇到的困难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并尽量安排到条件较好的乡镇工作,帮助解决家庭和生活问题,让他们安心在基层建功立业。在选拔使用上要采取硬措施,按照前松后紧、先慢后快的原则,适当放长选调生在基层从事具体工作的时间,让他们经过摔打,练好基本功。可借鉴选拔女干部、非党干部的做法,制定倾斜政策,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对看准了有培养前途的,在使用上可不受台阶限制,一步到位,有的可越级提拔使用。同时,实行“优胜劣汰”,在使用上避免硬性划线,不宜搞“一刀切”,对那些表现一般或不适宜从事党政机关工作的选调生,根据本人专业特长安排其他适当岗位。这样,能增强他们的危机感,激励他们奋发向上,有所作为。

  4、改进选拔机关工作人员方式。群众推荐、组织考察,一直是组织部门选拔干部的主要工作方式,公开选拔作为一种补充形式,符合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也是非常必要的。对选调生这个群体而言,已经通过了公务员录用考试,基础知识都比较扎实,这是共同点。但他们的思想品质、政治素质、工作能力、处事方法各有差异,而这正是公开选拔难以鉴别的。上级机关从选调生中选拔干部时,应主要通过群众评议、组织推荐、实地考察的办法,尽量不再公开考选。这样有利于避免“应试干部”带来的不良影响,有利于选调生安心基层锻炼,也有利于上级机关选出适合不同单位特点的优秀人才。

本文来源:http://www.scabjd.com/zige/193720/

为您推荐

2024年公务员述职报告选调生(合集3篇)

选调优秀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是中央、省委着眼于党和国家的事业后继有人、薪火相传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2024年公务员述职报告选调生(合集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01-17 03:13:00   2020年选调生述职报告   选调生工作述职报告怎么写  

2023年选调生工作总结锦集五篇

时光飞逝,伴随着比较紧凑又略显紧张的工作节奏,今年就这样快接近尾声,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工作,有很多所感所悟,现总结一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3年选调生工作总结锦集五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01-14 22:43:55   2023年选调生工作总结报告   2023年选调生工作总结范文  

选调生培训心得体会五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选调生培训心得体会五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1-08 14:53:07   选调生培训心得体会2000字   选调生培训心得体会1500字  

选调生述职报告精选五篇

述职报告是指各级各类的机关工作人员,一般为业务部门陈述以主要业绩业务为主,少有职能和管理部门陈述。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选调生述职报告精选五篇,欢迎品鉴!

2023-12-23 16:32:23   选调生述职报告村级   选调生述职报告2022  

选调生谈心谈话记录内容一对一锦集三篇

记录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jìlù,指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等通过一定的手段保留下来,并作为信息传递开去。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选调生谈心谈话记录内容一对一锦集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3-12-23 16:32:19   选调生谈心谈话记录表   选调生谈心谈话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