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最忌“死啃”高考阅读训练及答案六篇

更新时间:2023-10-19 来源:高考 点击:

【www.scabjd.com--高考】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书最忌“死啃”高考阅读训练及答案六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 读书最忌“死啃”高考阅读训练及答案

高考阅读训练习题及答案

知其白而守其黑:国画之美生根于中国文化天籁、神韵、简朴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国画产生于中国文化之中。

中国文化很注重天人合一,这种特质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启智性。对中国绘画而言,中国文化的启智性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绘画不需要像西方文化那样严格的逻辑分析,而需要的是感悟力。一方面,要遵循自然之道,体会天地大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都有其自身之美、有它运行的目的,中国绘画就是要你去体会这种美、这种内在目的性,然后将其运用到笔墨中,表现出来,而不需要你问这树长在这儿对不对这老鼠怎么比南瓜还大啊另一方面,天地大美只有通过感悟才能转化为人类的美感。明代心学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就曾在《传习录》中写道:一朵花在深山开放,你不知道它存在,可是当你看到这朵花的时候,这朵花的颜色、形态就渐渐显现出来,它果然是个美艳的存在。

中国文人讲气韵生动,其中的韵并不是单纯的作诗时押韵的韵,意义更为丰富饱满,注重的是创作主体(无论是艺术家还是诗人)对于宇宙惯有的一个诗性的判断。天地大美自然而生,可是也需要画家对其有诗性的判断、有所感悟才会于人有意义。所以,当中国人的智慧和感悟在哲学上的体现用到绘画上来的时候,绘画就受益无穷了。老子哲学里有知其白,守其黑,说的是深知本性洁白,却守持混沌昏黑的态势,这就是中国人的思维,也正是国画美之所在。笔墨加上宣纸就是黑和白,只有雏持黑白间比例的平衡和谐才能守住国画的这种美。中国禅宗讲,妙悟者不在多言。王维在《山水诀》中将此视为对山水画的要求,其实,这是对整个中国绘画的要求以少许胜多许,以最简练的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容。中国绘画就是有无相生之道的形象体现,笔墨的有和画面空白的无相互辉映才造就了国画之美。元代山水画家倪瓒的画就非常注重黑白间的比例,比如他的《容膝斋图》,几棵小树、一个茅亭,朦胧的远山,没有人物,没有动态。然而,你一看就能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一种天荒地老式的沉默和寂寞。八大山人画的鸟,蜷曲着身子,寥寥几笔,把鸟的全部内在生命表达得淋漓尽致。他的画已经撇除了一切的繁文缛节、一切的矫揉造作和一切的事功媚俗,剩下的只有士气的符号,简捷清纯、精微广大、高明中庸。

中国画的这种简洁丰润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期陶瓷上的绘画就有体现。猪纹陶钵属于河姆渡文化时期,但刻画在陶罐上的猪极富神韵。大量的留白、相当简单的线条,却将猪那种神情、动态刻画得栩栩如生,能引发你无尽的联想。

人面彩陶瓶属于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这个作品反映的是远古先民的一种思考状态,你可以看出他在思考,你看他的眼睛里若有疑惑,可是这个疑惑又混混沌沌,让人感到没有答案而有所茫然。这个茫然体现出一个童稚的天真。还有,嘴边那个酒窝在那儿,像一个很憨厚的人,混沌、茫然、天真、憨厚、简朴。从这个简单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天籁、神韵、简朴。这就是我们文化的源头,这种对于艺术的感悟,对于微言大义的追求流传了几千年,深深地扎根于中国的国画之中。

1.下列关于知其白而守其黑的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知其白而守其黑作为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美学原则,是老子哲学思想在中国绘画中的一种很好体现。

B.知其白而守其黑是中国人思维的一种表现,也影响着画家的国画创作,使国画呈现出不同于西方绘画的"美。

C.在中国绘画中,黑和白分别对应笔墨内容和画面的空白,画的美就是靠浓墨重彩与留白的对比表现出来的。

D.知其白而守其黑与中国禅宗所说的妙悟者不在多言的道理相似,强调以最简练的笔墨或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容。

2.关于中国绘画的特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项是(3分)

A.画家通过感悟天地大美,对其作出诗性判断,创作出的作品才有可能具备气韵生动的特点。

B.中国绘画遵循自然之道,通过笔墨来真实再现天地山川、草木虫鱼自身的美及其运行的目的。

C.国绘画是有无相生之道的形象体现,注重以少许胜多许,用笔简洁却使画面丰润而富有神韵。

D.中国绘画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天籁、神韵、简朴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当然也是中国绘画的源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八大山人寥寥几笔便将鸟的内在生命表达得淋漓尽致,他的创作就是国画中表现出符号化趋势的代表。

B.国画家将自己的感悟融入绘画中,启发读者去感受、体会美,无须刻意追求美的自然真实性。

C.仰韶文化时期人面彩陶瓶上的先民眼睛若有疑惑和茫然,形象地将五千年前远古时期先民的憨厚与天真展现出来。

D.王维在《山水诀》中把禅宗的妙悟者不在多言视为对山水画的要求,首倡了中国画以少许胜多许的绘画准则。

参考答案

1.C(画的美就是靠浓墨重彩与留白的对比错。)

2.B(真实再现有误.)

3.B(A项士气的符号与符号化趋势不是同一概念。C项嘴边那个酒窝在那儿,像一个很憨厚的人。D项首倡了中国画以少许胜多许的绘画准则无依据。)

第二篇: 读书最忌“死啃”高考阅读训练及答案

苦瓜高考阅读训练习题及答案

肖复兴

原来我家有个小院,院里可以种些花草和蔬菜。这些活儿,都是母亲特别喜欢做的。把那些花草蔬菜侍弄得姹紫嫣红,像是给自己的儿女收拾得眉清目秀、招人眼目,母亲的心里很舒坦。

那时,母亲每年都特别喜欢种苦瓜。其实,这么说并不准确,是我特别喜欢苦瓜。刚开始,是我从别人家里要回苦瓜籽,给母亲种,并对她说:这玩艺儿特别好玩,皮是绿的,里面的瓤和籽是红的!我之所以喜欢苦瓜,最初的原因就是它里面的瓤和籽格外吸引我。苦瓜结在架上,母亲一直不摘,就让它们那么老着,一直挂到秋风起时。越老,它们里面的瓤和籽越红,红得像玛瑙、像热血、像燃烧了一天的落日。当我掰开苦瓜,兴奋地注视着这两片像船一样盛满了鲜红欲滴的瓤和籽瓜时,母亲总要眯缝起昏花的老眼看着,露出和我一样喜出望外的神情,仿佛那是她老人家的杰作,是她才能给予我的欧亨利式的意外结尾,让我看到苦瓜最终这一落日般的血红和辉煌。

以后,我发现苦瓜做菜其实很好吃。无论做汤,还是炒肉,都有一种清苦味。那苦味,格外别致,既不会传染上肉或别的菜,又有一种苦中蕴含的清香和苦味淡去的清新。

像喜欢院里母亲种的苦瓜一样,我喜欢上了苦瓜这一道菜。每年夏天,母亲都会经常从小院里摘下沾着露水珠的鲜嫩的苦瓜,给我炒一盘苦瓜青椒肉丝。它成了我家夏日饭桌上一道经久不衰的家常菜。

自从这之后,再见不到苦瓜瓤和籽鲜红欲滴的时候了,是因为再等不到那时候了。

这样的"菜,一直吃到我离开了小院,搬进了楼房。住进楼房,依然爱吃这样的菜,只是再吃不到母亲亲手种、亲手摘的苦瓜了,只能吃母亲亲手炒的苦瓜了。

一直吃到母亲六年前去世。

如今,依然爱吃这样的菜,只是母亲再也不能为我亲手到厨房去将青嫩的苦瓜切成丝,再掂起炒锅亲手将它炒熟,端上自家的餐桌了。

因为常吃苦瓜,便常想起母亲。其实,母亲并不爱吃苦瓜。除了头几次,在我一再的怂恿下,勉强动了几筷子,皱起眉头,便不再问津。母亲实在忍受不了那股子异样的苦味。她说过,苦瓜还是留着看红瓤红籽好。可是,她依然每年夏天当苦瓜爬满架时,为我清炒一盘我特别喜欢吃的苦瓜肉丝。

最近,看了一则介绍苦瓜的短文,上面有这样一段文字:苦瓜味苦,但它从不把苦味传给其他食物。用苦瓜炒肉、焖肉、炖肉,其肉丝毫不沾苦味,故而人们美其名曰君子菜。

不知怎么搞的,看完这段话,让我想起母亲。

14.简要赏析文章结尾的妙处。(4分)

15.文章以 苦瓜为题有什么作用?(4分)

16.文章开头写母亲种花草和蔬菜,似乎与写苦瓜无关,可否删掉?为什么?(4分)

17.品味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①母亲总要眯缝起昏花的老眼看着,露出和我一样喜出望外的神情。

②它成了我家夏日饭桌上一道经久不衰的家常菜。

参考答案:

14.答案:①卒章显志,点明了母亲与苦瓜相同的品格。②语言为将浓烈的感情寓于平淡的叙述中,言有尽而意无穷。

评分:每个要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5.答案:①全文以苦瓜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②用苦瓜象征母亲的品格,表达对母亲的赞美与怀念。

评分:每个要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6.答案:不能删掉。因为写母亲种花草和蔬菜是为下文描写母亲精心为我种苦瓜、烧苦瓜作铺垫,突出母亲热爱生活、富有爱心的品格。

评分:只答出不能删掉不得分。每个要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7.答案:①不仅写出了母亲高兴的程度,而且暗含母亲是因儿子的高兴而高兴,含蓄表达出母亲对儿子无私的爱心。②表面上是强调常常吃到这道菜,实际上是赞美永不减退的亲情和母爱。

评分:答对一处得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第三篇: 读书最忌“死啃”高考阅读训练及答案

高分子体态苗条,彼此纠缠在一起,吸引力大,不易分开,即使加热也不会一下子变成液体,所以具有较好的弹性、塑性和强度。

但是,化学家们还不满足,他们甚至干涉高分子的“内政”:或改变链的结构形式,或在链上加几个特殊的“基团”,结果新的高分子就具备了耐高温、抗低温、耐腐蚀、抗氧化以及电、磁、光、生理、催化等一系列特殊的新功能。

1.选出下列说法中不是两个材料主要说明内容的一项。( )(2分)

A.高分子材料具有个头大,结构复杂,有较好的弹性、塑性和强度的特点。

B.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功能特殊。

C.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前景广泛。

D.高分子材料应用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2.选出涂在卫星表面的“温控材料”是利用了特种高分子的什么功能分析正确的一项( )(2分)

A.耐高温、抗低温

B.耐高温、耐腐蚀

C.弹性、塑性和强度

D.耐腐蚀、抗氧化以及电、磁、光、生理、催化等一系列特殊的新功能。

3.选文第②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4.选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4分)

5..如果要将两则材料组合成一篇文章,请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问题一:你认为材料二放在材料一的哪个位置合适?请选择 。(2分)

A.第②段之后 B.第③段之后

C.第④段之后 D.第⑨段之后

问题二:请你在材料二后写一句话,使组合后的文章思路清晰,衔接自然。(2分)

答案

1.C

2.A

3.列数字、作比较。具体突出的说明了高分子个头大的特点。

4.(1)生动形象。本文多处运用拟人的手法,如“这些‘单体’手拉手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条蜷曲的长链,有的长链之间连着短链,有的还有支链”中将“单体”连接在一起的方式形象的说成是“手拉手”,从而说明了高分子的结构复杂的特点。

(2)准确严密。本文多处运用数字说明。如“当飞行速度高达音速的3倍时,空气的剧烈摩擦可使导弹、飞船表面的温度升高到5000℃以上。”通过列数字准确说明了高分子具有耐高温的功能。

5.问题一C,问题二 这类高分子已被应用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在各项尖端技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第四篇: 读书最忌“死啃”高考阅读训练及答案

读书最忌“死啃”高考阅读训练及答案

赵畅

①著名杂文家冯英子曾经讲过一个故事:一满族贵族,被任命为镇守荆州的将军。他痛哭流涕,誓不肯去。问他什么缘故,他说连关公也守不住的地方,我怎么守得住呢?与其将来失守获罪,不如不去的好。原来,满族贵族最先见到的汉文化是范文程身边的那本《三国演义》,努尔哈赤和他的将军们行军布阵,很多得益于这本书上的经验。他们把罗贯中笔下的关公奉若圣明,而关公是失荆州、走麦城时死的,此君不敢去守荆州,其原因大抵就在于此。

②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呢?这位满族贵族,乃是一个标准的书呆子,其“死啃”书本,“只相信自己从书上读来的经验,看不到环境的变迁,看不到现实的变化”,故而把自己的思想禁锢起来,不敢越雷池半步,其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③“死啃”书本,其实就与守株待兔者一样,迂腐可笑,更可悲可叹。忆起“空城计”是在马谡违抗命令、蜀军缺兵少将、司马懿大军突然来临的情况下发生的。身为主帅的诸葛亮,其时倘有半点惊慌,举止失措,便会造成军心动摇、土崩瓦解的局面。在“空城”的形势下,他的镇定自若、沉着冷静,他的特别布阵,竟令敌方以为城里定有伏兵,从而化解了一起必败的危局。兵不厌诈,“空城计”当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军事谋略,但并非唯一的谋略,并非屡试不爽的产物,且总须视情择而用之。如果死啃《三国演义》,把小说当成历史,思想僵化,行动教条,最终必走入死胡同而落败。

④要读书但不尽信书,尤其不要死认条条框框,不要拘泥于某个观点,应着眼于作者的立意布局、思维方式,并通过自己的咀嚼、梳理,把它读顺了、读透了、读“活”了,并从作者的思想围墙中走出来,以至是跳出来,这才是我们读书应持的正确态度。

⑤不“死啃”书,把书读“活”,自需要按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运用脑髓,放出眼光”,亦即要敢于质疑,善于批判。美国高中教育的四个目标第一条就是“通过语言教学,帮助所有学生培养批判性思考能力”。老师为何不让学生背书,不给作业设置标准答案,甚至故意避免“正确答案”?就是为了不让学生丢掉批判的精神。而哈佛大学的标志更可谓是批判性思维精髓之体现:三本书两本朝上打开,一本朝下盖着。想告诉学生,书中尽管有知识和思想,但也会有谬误。若要想追求真理,那就应当质疑,质疑一切。是的,批判中,我们才能甄别精华和糟粕;质疑中,我们才能理清有用的和无用的。

⑥在我看来,一个真正爱读书、“活”读书的人,总是与“捣碎”书籍联系在一起的。其“捣碎”的过程,究其实,就是一个释放自我情感与思想的过程,就是一个与作者不断较真、争辩的过程,也必是一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过程。

⑦有人说,做文字工作,拼到最后是拼认识,对生命的认识。读书何尝不是如此?拼到最后,就是拼自我的再认识。生命是活的,我们的读书,我们的认识,当然也应该是活的`。一切“死啃”的做法,一切僵化的思维,都是与读书宗旨背道而驰的。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4.文章开头引用了冯英子讲的一个小故事,有何作用?(2分)

15.文章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16.作者认为,读书应持的正确态度是什么?(3分)

17.结合实际,请你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3分)

参考答案:

13.读书最忌“死啃”。(或“一切‘死啃’的做法,一切僵化的思维,都是与读书宗旨背道而驰的。”)

14.引出本文议论的话题;充当事实论据证明文章的论点。

15.举例论证。准确具体充分地证明了“把书‘读活’,就要敢于质疑,善于批判”这一论点。

16.不尽信书,尤其不要死认条条框框,不要拘泥于某个观点,应着眼于作者的立意布局、思维方式,并通过自己的咀嚼、梳理,把它读顺了、读透了、读“活”了,并从作者的思想围墙中走出来,以至是跳出来。

17.一个真正爱读书、会读书的人,一定敢于质疑,善于批判书中错误的观点,辨别真伪,从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第五篇: 读书最忌“死啃”高考阅读训练及答案

读书三境界阅读训练及答案

读书三境界

①读书有三境界:“吞”“啃”“品”。

②“吞”乃生吞活剥,囫囵吞枣——是充满饥饿感的发奋的青春初潮的标志。虽然广收博采难免盲目,进食过速导致腹胀——但这个过程毕竟是日后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必不可少的前奏。古今中外有许多人都是进入中年后凭“反刍”青春岁月里的泛读而成名成家的。“吞”虽为知识积累的必经之途,但毕竟是读的低级阶段。

③“啃”乃咀嚼消化,强行吸收——是志存高远的人生必经的头昏脑涨、寝食不安的砥砺智慧的夜路。咬烂磨碎骨头,获取钙质,这当然谈不上享受——但却是峥嵘人生必须付出的艰辛。“为伊消得人憔悴”是任何一位学有所成的人都不能蠲(juan)免的里程。“啃”是在“吞”之基础上的知性提高——这是将死的知识化为活的血肉的过程。

④“品”乃焚香沐浴,如饮醍醐(tihu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是成熟聪颖的心灵与星空的娓娓絮语。月下折枝,花前怜玉,豁然贯通的人生不胜惋惜地告别了青春光阴——庄严地踏上了奉献岁月。浮躁尽除,功利淡化,读书成了颐养灵性的乐事——“默然回首”,天机消溶于慧心。“品”是在“啃”之基础上悟性升华——这是进入人生创造之园的门票。

⑤读书人多如牛毛,但大多数都停留在第一境界,仅少数不甘人生庸碌者可进入第二境界。进入第三境界,非志强智达者不能。但能进入第三境界者,必是成功地穿越了第一与第二境界的人。“吞”至其博,“啃”至其深,“品”至其灵性——若无博与深,则灵性无其根本。

⑥举凡大家鸿儒,书读到“品”的份上后,往往将“吞”“啃”“品”三字当成进一步治学的相济并用的三种方法:“吞”文字,“啃”新意,“品”韵致。或者是:泛读的“吞”之,精读的“啃”之,需细细体悟的则“品”之。

⑦对一般的读书人而言,不谈三境界,如能将“吞”“啃”“品”三宇当作对待不同读物的不同阅读方法:用于消遣的书“吞”,有用的.书“啃”,启心益智的书不妨“品”——那么,人生同样会受益无穷。

19.作者认为读书三境界“吞”、“啃”、“品”的具体含义是:(6分)

“吞”:

“啃”:

“品”:

20.作者认为“吞”“啃”“晶”三种读书境界之间是怎样的关系?(4分)

21.你在读中外名著时,采用的是什么读书方法?有什么收获?请略举一例加以说明。(4分)

22.对本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文章列举了大量的具体的事实,阐述了读书三境界的观点。

B.本文阐释了“吞书”、“啃书”、“品书”的内涵和三种境界对不同的读书人的意义。

C.作者善于取譬说理,说理透彻,深入浅出,使读者心悦诚服。

D.本文在阐释道理时态度平和,言辞中肯,使人易于接受。

答案

19.“吞”:泛读或博读(生吞活剥,囫囵吞枣) “啃”:精读(咀嚼消化,强行吸收)体悟(焚香沐浴,如饮醍醐)(可从文中找答案,也可自己概括。)

20.层递(层进、递进)关系,(1分);“吞”是知识积累的必经之途,“啃”是在“吞”之基础上的知性提高,“品”是在“啃”之基础上的悟性升华;“乔”至其博,“啃”至其深,“品”至其灵性——若无博与深,则灵性无其根本。(1分)(意思相符即可)

21.开放题,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22.A

第六篇: 读书最忌“死啃”高考阅读训练及答案

①读书,一定要读好书,否则不如不读。这个世界每天出书何止万本,一个人的阅读量在它面前真是沧海一粟。我们没有义务用宝贵而有限的生命去陪伴那些平庸、通俗的文字。英国有这么一个读书人,他的读书信条是只读一流作家的一流作品,并反复研读他们的代表作。比如在文学领域,当他用一年时间研读了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托尔斯泰、普鲁斯特、乔伊斯等大文豪的代表作品后,他就自豪地说:这个世界的文学高峰我总算都攀登过了!

②读书要忌杂。即使是一流的好书,也切忌杂乱无章地读。好书需要形成系统,需要时间间隔,需要慢慢咀嚼、消化和回味。

③无数事实说明:读书不在多,而在于一个精字,在于有没有合理的系统和计划,你的系统和计划有没有良好的逻辑联系。

④举例说,假如你读诗,在一段时间可以专门读一读唐诗,而在某段时间则可以专门读李白,在你精读了李白的代表作品以后,可以写点读后感,再看一看有关李白的评论文章,强迫自己在高层次上与世界最杰出的人物对话。

⑤读书不可强求,应该去读自己喜欢的、有缘分的书。一流的`好书,如果读上去头疼、脑涨、打瞌睡,硬着头皮也读不下去,感到无法接受,那就暂时放下它,不要糟蹋了书,也不要糟蹋了自己。

⑥你要相信,世界一流的知识星座漫天闪烁,总有一个星座是与你有缘的,或者说具有某种同构关系。你们的生命信息、审美趣味、接受波段彼此相容、彼此沟通、彼此呼应。在这个波段上,你们彼此间能产生最大幅度的共鸣。

⑦很多人,包括一些学者、教授,都习惯于做读书卡片,对此,我有不同看法。就拿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来说,我们应该读他们的精髓和神韵,而不是把他们孤立地分解成一段段警句。

⑧(我们读一本好的书就像在观赏一朵美丽的花,她应该是生长在泥土中随风摇曳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我们读到的、令人陶醉的应该是她整体的风韵或者一种神韵。如果将这朵花肢解成一片片花瓣,我们还会那么爱她么?这朵花还有什么观赏价值呢?)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读书不应该依赖做卡片。

1、文中是怎样论证读书要忌杂的?

2、分析下列句中括号内词语的比喻义,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世界一流的知识星座漫天闪烁,总有一个星座是与你有缘的,或者说具有某种(同构关系)。

在这个波段上,你们彼此间能产生最大幅度的共鸣。

3、赏析文中带括号的句子在表达上的妙处。

本文来源:http://www.scabjd.com/xueli/246977/

为您推荐

2022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集合6篇

汇报是向上级机关报告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时使用的公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2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集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2023-12-12 10:54:16   2022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   2022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术语  

高考巡视员讲话集合3篇

讲话,汉语词语,是指说话;发言;谈话,或者指演说和普及性的著作体裁。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考巡视员讲话集合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3-12-11 17:16:47   高考巡视员讲话稿  

高考百日誓师大会分管副校长发言稿精选三篇

发言稿指参加会议者为了在会议或重要活动上表达自己意见、看法或汇报思想工作情况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是演讲上一个重要的准备工作。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考百日誓师大会分管副校长发言稿精选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3-12-11 17:16:42   高考誓师大会校长精彩发言  

高考满分作文及段落批注旁批汇编3篇

作文(composition)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考满分作文及段落批注旁批汇编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3-12-11 17:16:31  

2021得与失高考满分作文范文(精选5篇)

中国红军长征,指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以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会合的战略转移。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1得与失高考满分作文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3-12-11 17:16:21   高考作文2021满分作文得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