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期班主任工作计划】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试题

更新时间:2020-03-18 来源:中考 点击:

【www.scabjd.com--中考】

高二网权威发布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试题,更多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试题相关信息请访问高二网。

【导语】着眼于眼前,不要沉迷于玩乐,不要沉迷于学习进步没有别*的痛苦中,进步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足够的量变才会有质变,沉迷于痛苦不会改变什么。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试题》,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

一、选择题部分(每题1.5分,48小题,共72分)

  1.据史书记载,官员“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文处缺失的官员身份应是A.御史大夫 B.刑部尚书C.平章政事 D.军机大臣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至秦汉时期……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原本只有一个家,此刻变作了国家。”秦汉时期得以“化家为国”,主要是由于当时

  A.世官制转为科举制

  B.分封制转为郡县制

  C.刀耕火种转为铁犁牛耕D.百家争鸣转为独尊儒术

  .《隋书·地理志》记载:“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如下图所示)。这一体制

  A.吸取前朝教训,否定了秦的郡县制度

  B.巩固*统治,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王国相对独立,直接威胁了*皇权

  D.管理体系多样,发展了中央集权制度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官员为相。这些非三省长官的宰相有各种名义,如参知机务、参预朝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这样做的目的是

  A.加强政府办事能力

  B.减少皇帝决策失误

  C.加强皇权削弱相权 D.帮助皇帝处理政务

  .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A.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B.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

  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

  .明朝《大诰》中规定:凡官吏违旨扰民,或相互勾结,陷害良民者,民众可“连名赴京状奏”,甚至可将害民官吏“绑缚赴京”。各地官府对于因之赴京状告者不得阻拦,否则官吏将受“族诛”。此规定的直接作用是A.加强君主*统治 B.完善官员监察体系

  C.预防地方割据出现 D.利于规范官员行为

  C.中书令和尚书令地位逐渐提高 D.三省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8.对下表中“大臣”职能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叙述正确的是1.发折 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大臣 7.开面 谕旨以年月日为序抄录备案 2.接折 章京将奏折送大臣阅 8.交折 将原奏折交内奏事处 3.见面 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 9.月折 将奏折复本每月一编 4.述旨 将皇帝旨意拟成谕旨再交皇帝御览 10.随手 将谕旨、奏折重点二季一编 5.过朱 皇帝朱笔改定奏折 11.封柜 将月折、随手档收柜题封 6.交发 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 A.*皇权强化,阻碍社会发展B.政府机构臃肿,国家积贫积弱

  C.档案管理周密,文化日渐繁荣D.宰相分工明确,行政效率提高

  A.中央集权制度框架下的经济开发进程

  B.少数民族地区行政体系的完备

  C.军屯生产在古代农业体系的主体地位

  D.云南地区农业开发的历史进程

  10. 唐朝前期,世人嫁娶注里门第,特别是大士族之间出现了“恃其族望,耻与他姓为婚”的现象,之*第的观念逐渐减轻。五代时,世人“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封建等级观念淡出社会生活 B.民族融合改变了世人婚姻观

  C.世家大族的社会地位已没落 D.政治制度调整影响社会生活

  11.《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中写道:“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英国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材料主要说明A.国人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B.普通民众C.英军笼络了广东下层民众D.清政府已完全失去人民支持

  12.某学者读史,他读到了哪一历史事件发出了如此感慨(如图)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和标志,国旗的变迁记载着历史的演变历程。从下列中国国旗的演变中,能深刻体现的是

  龙旗 五色旗 五星红旗

  A.政权更迭 B.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C.国家领土的变化 D.国家性质的变化

  A.为东亚国际格局变化埋下伏笔 B.源于近代化指导思想完全不同

  C.表明中国比日本更重视制海权 D.证明中国海军的建制更为先进

  15.孙中山在《制定建国大纲宣言》中说:“试观元年临时约法颁布以后,*势力不惟不因以消灭,反得凭藉之以肆其恶,终且临时约法而毁之,而大多数人民对于临时约法,初未曾计及于本身利害何若,闻有毁法者不加怒,闻有*者亦不加喜。”由材料可知,孙中山认为A.《约法》未能体现资产阶级意愿B.资产阶级革命时机未成熟

  C.三民主义思想不符合当时的国情D.《约法》被毁有其必然因素

  .蔡元培曾这样说道:“我对于学生运动,素有一种成见,以为学生在学校里面,应以求学为最大目的,不应有何等之政治组织……所以民国七年(1918年)夏间,北京各校学生,曾为外交问题,结队*,向总统府请……我曾力阻他们。”1919年5月4日的学生运动,先生虽未阻止,但在营救被捕学生出狱后,愤而辞职。以上材料表明蔡元培先生A.是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B.关键时刻站在了学生的对立面

  C.提倡学术思想自由不过是空话D.认为大学应坚持学术至上原则

  1854年,杨秀清在致英使的信中谈到通商时写道:“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立埠之事后方定,害人之物为禁。”

  A.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

  B.五四运动唤醒了中国社会各阶层

  C.五四运动遭到了北洋军阀*

  D.五四运动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精神

  19. 1935年6月,蒋介石指示兵工署署长俞大维:“凡各兵工厂尚未装成之机器,应暂停止,尽量设法改运于川黔两省,并须秘密陆续运输,不露形迹。”这说明蒋介石

  A. 认识到民族危机日渐严重 B.加强对红军围剿的力度

  C.试图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D.加强对西南地区的控制

  20.近年来,日本的右翼势力逐渐抬头,公开否认曾制造南京*。假如中日两国对簿公堂,身为中方的律师,你会选择下列资料中哪些作为第一手资料提供给国际法庭

  ①南京*时外国记者拍下的照片南京*的幸存者的回忆录万人坑遗址张纯如的《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张艺谋导演的电影《金陵十三钗》B.年10月10日梁漱溟(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到上国民党发动内战撕毁政协协议国人和平建国的要求脱离实际中共抵制国民党的和谈请求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1940年8月26日,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这说明

  A.策应了远征军赴缅作战的行动 B.国共两党配合作战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D.打通了海外援华的物质通道

  23.李大钊说:“义和团对于‘西洋人的一切器物一概烧毁,这都含着经济上的意味,都有几分是工业经济压迫的反动’。”他主要强调义和团运动A.是一场反侵略的爱国运动B.具有旧式小生产者的保守性

  C.为民族工业发展扫除障碍D.坚持“扶清灭洋”的方针

  .外交学院吴建民教授在《百家讲坛》节目中讲道:“弱国当然是没有外交的……但是并不等于国家不是很强的时候,外交官就不能发挥作用。你看顾维钧在1919年的时候,中国是弱国,五个代表,跑了四个,就他一个,没有任何指示,他拒签《凡尔赛条约》,我觉得中国人要很好地研究一下。”吴教授要我们研究的是A.吸取弱国无外交的历史教训

  B.强调当今社会发展经济,增强国力的重要性

  C.顾维钧强烈的爱国精神和高尚的民族气节

  D.认识近代幻想依靠帝国主义来废除不平等条约,实现民族独立是不可能的

  .1919年6月9日,陈独秀起草了《北京市民宣言》,提出了……保障市民集会、*等“最后最低之要求”,要对北京政权予以“根本之改造”。这体现了五四运动的A.爱国精神B.民主精神C.团结精神 D.科学精神

  .“它的成功在于它为爱国和革命的目标出色地动员了人力和物力资源。……期间,一批坚定的中国人,组织了一个旨在统一国家、战胜外国特权和改变形形色色的不平等状况的爱国运动。这些人得到一批*专家的建议和支援,原来以南方为根据地的军队一路*北京。”材料描绘的事件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B.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

  C.体现了土地革命的重要成果D.动摇了列强统治中国的根基

  27.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学者对1946~1949年国共之间的战争定性为“人民解放战争”或“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不过,近些年来也有学者开始以“内战”一词来概括这场战争。对这一变化的认识正确的是A.前者强调了战争的性质,后者强调了战争的结果

  B.前者受革命史观的影响,后者受社会史观的影响

  C.前者是对历史的价值评价,后者是对历史的客观评价

  D.前者只强调了战争的一方,后者则强调了战争的双方

  会议一开始,朝鲜外务相南日就提出了关于恢复朝鲜统一和组织全朝鲜自由选举的方案。周恩来外长表示完全支持南日外务相提出的方案。

  A.是相邻国家间的教育交流

  B.突出鲜明的睦邻友好关系

  C.带有浓厚的“冷战”色彩

  D.体现出世界对汉语的青睐

  31.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成立后,香港同胞积极参与起草工作,还广泛收集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香港基本法(草案)公布后,香港和内地社会各界人士踊跃参与讨论,其中,仅香港人士就提出近8万份意见和建议。材料说明香港基本法

  A.是香港回归后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保障

  B.体现了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共同意志

  C.是香港特区成立后颁布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法律

  D.是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基本标志

  .1987年9月16日,为落实“政治要民主、国民党要改革、两岸要统一”三项重要任务,继正式解严、开放党禁之后,蒋经国在国民党中常会上宣布开放大陆探亲行为。此举

  A.意在坚持一个中国,共同打击中华民族的敌人

  B.有利于打破台海冷战僵局,开启两岸交流之门

  C.开启了国共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的大门

  D.打击了*势力,使台湾陷入了严重困难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活动中倡议:“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其目的是

  A.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B.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C.团结各阶层人民共同筹建新中国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通常情况下,修订宪法都以前一部宪法为基础。1982年,我国修订宪法时,邓小平等一些领导人主张不能以1975年或者1978年宪法为基础,而应该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进行修订。这一主张从侧面说明

  A.宪法的修订要敢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B.1954年宪法确定的若干原则一度被破坏

  C.“*”时期宪法修订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D.1982年宪法是我国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以下是四幅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宣传画。按画中主题体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B.C.D.

  36.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A.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B.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

  C.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

  战国时期的《孝经》便征引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中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德育

  B.中国文化以家庭为单位

  C.传统的中国文化是一种*型文化

  D.受宗法制影响,体现中国家国一体的政治观念

  38. “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吾读甲申殉难录至愧无半策匡时难,唯余一死报君恩。”以上言论主要针对明清时期

  A.重文轻技的特点 B.儒学理论化和思辨化的特点

  C.维护封建*道德的本质 D.空谈义理、不重视经世致用的做法

  39.宋人杨简任富阳主簿,断了一场卖扇子的官司。事办完后问陆九渊:何为本心?陆说适闻断扇讼,是者知其为是,非者知其为非,此即本心。杨说:止如斯耶?陆大声说:“更何有也!”杨顿悟。据材料陆九渊认为

  A.实践是获取*的重要手段 B.天理人伦存于人们的本心之中

  C.读书明理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D.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理终归为一

  A.读书入仕的观念根深蒂固 B.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

  C.科技水平远远高于欧洲 D.文化*阻碍了社会进步

  41. 下表摘编自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农作物 相关记述 稗 “稗多收,能水旱,可救俭岁。” 大豆 “保岁易为,宜古之所以备凶年也。” 芋 “可以救饥馑,度凶年。” 材料表明在农学研究中,徐光启A. 注重农作物品种的改良 B. 重视农作物的备荒价值研究C. 认为水稻供应不足以度荒D. 认识到发展水利的重要性.历史学家们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科学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精神层面现代化的进程。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A.彻底摧毁宗教与迷信的精神枷锁B.推动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

  C.促进人类民主、科学思想的形成D.使人从封建愚昧中日益获得解放

  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这一观点体现的主要思想主张是

  A.三权分立思想B.

  C.天赋人权思想D..早期文艺复兴仅局限于以佛罗伦萨为中心的意大利,而且主要在文学艺术领域内展开,更多的是对古典文化传统的继承。这一时期重视“古典文化传统”的主要原因是

  A.市民阶层比较保守B.传统文艺内容丰富

  C.封建教会势力强大D.古典文化保存完整

  ①爱因斯坦认为达尔文的进化论是错误的 ②爱因斯坦不赞同人类社会鼓励恶性的竞争 ③爱因斯坦鼓励科学创新 ④爱因斯坦重视培养理性独立的人格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46.1938年10月,在进行了4个月之久的防御保卫战后,国民政府最高统帅部下令放弃武汉。当时一些西方人士认为,武汉的失陷于中国抗战无重大影响,因为“最伟大而又使人兴奋之事,实则中国尚生存;而继续抗战,胜利机会,已经确定”。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实现了持久抗战的战略意图 B.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

  C.获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支持 D.赢得了正面战场的主动权

  47.下表所示为20世纪50~90年代中美苏日四国关系的演进,其反映了

  时期 关系 50—60年代 中苏结盟对抗美日同盟 60—70年代 中苏*并继续与美日抗衡 70—80年代 中美日关系改善,同时抗苏 80—90年代 中美日保持相对友好,中苏关系逐步正常化 A.中美苏日四国决定国际政治格局的走向

  B.意识形态的分歧主导了亚太地区的局势

  C.国家利益的角逐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变化

  D.远东太平洋地区经济区域化向纵深发展

  48. 1931年中共制定土地革命路线,采取限制富农的政策。1942年中共在《关于土地政策的决议》中,规定保障富农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中共对该政策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A.减少土改的阻力B.维护农民的利益

  C.发展根据地经济 D. 扩大抗日的阵营

  论述:(1)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灾难。鸦片战争战败后,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使国家领土、司法、关税等主权受到侵害,开始逐渐沦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

  (2)鸦片战争推动了中国开始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鸦片战争是中国农业社会与英国工业文明的较量,战争的失败使当时先进的中国人抛弃观念,开始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历程。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催生了中国近代工业,中国开始迈向近代化发展历程。

  综上所述,鸦片战争一方面给中国带来了灾难,但同时也推动了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二】

1.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呜”的局面。 这表明当时

  A.礼崩乐坏统治失序 B.社会分化加剧

  C.民本思想盛行 D.诸子学说注重实用

  2.某历史学家认为由封建天下转为*天下之过波时期,政治思想之可能态度,不外 三种:①对将逝之旧制度表示留恋,而图有以维持或恢复之。②承认现状,或有意无意 中迎合未来之新趋势而为之张目。③对于一切新旧制度均感厌恶,而偏重个人之自足与自适。”以上三种思想对应的学派分别是

  A.儒家 法家 道家 B.墨家 儒家 道家

  C.儒家 法家 墨家 D.道家 儒家 法家

  3.在古代史籍中有许多对于“霾”的记载,认为“霾”是天降异象,是上天给世人的警示,意味者皇帝施改不善,此时就该三省其身。材料最有可能反映的是:

  A.封建迷佶思想 B.君权神授 C.自然规律 D.天人感应

  4.“春秋决狱”是汉代中期以后在司法实践中开始以儒家经典《春秋》中的原则与精神作为案件裁量依据的司法审判模式。据此可知

  A. “三纲五常”成为法律规范 B.西汉中期国家法制退到严重破坏

  C.春秋以来百家争呜局面的终结 D.儒家思想取得正统地位

  5.唐代的道教经典《玉清经》中说:“元始天尊讲十成,第一戒不违戾父母师长,第二戒不杀生,第三戒不叛逆君王,谋害国家,……”这反映了

  A.道教地位上升 B.储、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C.道教凉变理学影响 D.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6.朱孫与陆九拥曾在信州“鹅湖之会”。“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据此可知,二者的分歧在于

  A.世界本原之争 B.理气关系之争 C.治学方法之争 D.道统思想之争

  7.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抨击君主*制度 D.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8.明未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曾提出“预定奕世之规,置天子于有无之处,以虚静而统天下, 则不恃贵戚旧臣以夹辅”,“以法相裁,以义相制,……天子始而天下威受其裁”。上述言论反映出当时

  A.“共治天下”理念被思想界苷遍认同 B.国家对*皇权的反思达到新高度

  C.西方君主玄宪思想对中国影响深远 D.*主义中央集权制受到严重削弱

  9.古希腊神话中,希腊诸神的性格气质、道德品质亦与人类毫无二致。他们不仅具有与人同样的喜、怒、哀、乐,而且在道德品质方面,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比人类更富于虚荣心、更加忌妒成性,更加贪婪好色。这种“神人同形共性"的特点

  A.造成了对文化的垄断和束缚 B.加深了对神权的内在恐惧

  C.带有浓重的人文主义色彩 D.孕育了人与人不平等的观念

  10.亚里士多德有许多名亩,如“人生最终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凡善于考虑的人,一定是能根据其思考而追求可以通过行动取得最有益于人类东西的人”。这能反映出他

  A.思想中有进化论的成分 B.注意了对自然界的探讨

  C.哲学思想中含有理性内容 D.比较看重教育的现实作用

  11.学习文艺复兴时,有同学发现:但丁、彼特拉克等许多人文主义者都是*徒,拉斐尔等人画的主要还是宗教画。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A.他们抨击教会但并不反对宗教信仰 B.他们用人的眼光来看这一切

  C.画是宗教画,但他们想到的是现世 D.当时他们总想着彼岸,想着天国

  12.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教贵族公开书》说*教世界,尤其是德意志的各个阶层正备受煎熬,.处境艰难……祈祷上帝降灵于某人,并引导他向这个可怜不幸的民族伸出援助之手。……上帝已赐予我们一位出身高资的年轻君主(査理五世)…… 我们应该把握机会,并充分利用这一上帝恩赐的时机”这反映了他

  A.提倡王权,否定天主教的教权 B.否定封建神学“创世说”

  C.宣扬信仰《圣经》而得救精神 D.倡导人的自由和解放

  13.有学者认为,伏尔泰如果没有前往英国.并且接受了英国思想和社会的影响,他的人生大约不会那么辉煌。以下伏尔泰的思想中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倡导君主立宪制 B.提倡“天赋人权”

  C.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称教皇是两足的禽兽

  14.孟德斯鸠托说没有比在法律的借口下和装出公正的姿态时所做出的事情更加残酷的*了。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说不幸的人们正是在他们得救的跳板上被溺死的。"在此,孟徳斯鸠认为

  A.法律有阶级性 B.法律地位至上 C.法律并非万能 D.司法必须公正

  15.梁启起指出(海国图志》之论,实支配百年来之人心,直至今日犹未脱离净尽,则其在中国历史上关系不得谓细也,这表明《海国图志》

  A.极大地震撼了当时的思想界 B.为维新变法莫定了理论基础

  C.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是近代最重要的一部著作

  16.王韬在《致园尺牍》指出形而上者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者西人也,以器胜,以器胜,如徒颂西人,而贬己所守,来窥为治之本原者也。”与王韬的这一主张最为接近的

  A.张之洞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魏源

  17.在面对西方文明时,中国大体上都是“在传统中变”,可是,1895年以后,在这种追求富强的心情中,一切却似乎在向着西方式的“现代”转化,出现了“在传统外变”的取向。 出现“传统外变”的内在根源是

  A.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B.洋务运动弊端日益明显

  C.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D.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影响

  18.1901年,清廷谕令各省科举考试在能够解说四书五经的同时,也要有论述中国历史、政治及西学政治、艺学的“策论”,废除八股文章;将各省、府、州县的书院改设大、中、小学堂,学生毕业后可以取得功名;选派留学生出国留学,毕业后分别赏给进士、举人出身。这反映了当时

  A.中国教育呈现新旧交替的发展特征 B.“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方针

  C.科举制度宣告终结 D.教育近代化开始起步

  19.《新青年》经常刊登介绍自然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事迹,介绍生物的起源、医学、生理、体育等各方面的科学知识,用朴素的语言讲解‘猴子变人’的规律”,宜传宇宙是可以认识的,物质是实在的等唯物主义观点。材料说明《新青年》旨在

  A.借助天演论宜传变法思想 B.把反迷信作为反封建的重要内容

  C.大力弘扬民主和自由思想 D.将启蒙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

  20.孙中山在1921年3月说,当年“因社会主义底学说输入中国未久,兄弟将‘社会主义’ 原文译为‘民生主义’较为允当”,“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要分别的还是在方法在孙中山看来,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都主张

  A.合理分配社会财富 B.生产资料收归国有 C.没收外国资本 D.调和劳资关系

  21.1930年1月5日,*在古田赖家坊的"协成店"驻地写了一封题名为《时局估量和红军行动问题》的长篇信函,除对那些右倾悲现思想做了分析批评外,更多的是深刻阐发了他的关于中国革命要“以乡村为中心,以农村根据地促进全国革命*"的思想。该信函

  A.明确指出工人无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鱼

  B.实际上否定了当时部分“左”倾领导人奉行的“城市中心论"

  C.首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D.肯定了农民的历史作用和党领导农民革命的重要性

  22.*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它区别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又必须是人民大众的反帝反 封建的革命,它又区别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独创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是基于

  A.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 B.对辛亥革命历史经验的全面总结

  C.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人研究 D.对中囯革命实际的深刻剖析

  23.1977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时说:“中国人是聪明的,再加上不搞关门主义,不搞闭关自守,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洋为中用,吸 收外国好的东西.先学会它们,再在这个基础上创新,那么,我们就是有希望的。"邓小平的这段话

  A.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正武确立对外开放的政策

  C.开始抛弃意识形态外交 D.要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24.中囯古代医学家在行医过©中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如庙朝的孙思邈 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方济之,德逾于此”,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

  A.重在教化病人的心理 B.以錨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C.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 D.受到封建*道徳的约束

  25.1957年,在当时全国6亿人口的前提下,马寊初发表《新人口论》,提出了“两个(孩子)有奖,三个(孩子)有税,不让人口增殖拖经济的后腿的主张。该主张

  A.是贯彻百花齐放方针的结果 B.认为人口再生产阻碍经济发展

  C.符合当时经济建设客观需要 D.在实践中很快得到贯彻执行

  26.《诗经》天降丧乱,饥馑荐揉,无以卒岁”,清朝《履园地话》“蝗旱不登,饿殍载道”。下列有助于解决这两则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的是

  A.“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B.杂交水稻的广泛推广

  C.两弹一星”战略的实行 D.优先发展教育的实施

  27.“17世纪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这表明自然科学在当时

  A.已经彻底摆脱了神学的影响 B.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

  C.促使人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D.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

  28.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认为思想和科学的进步是由新范式代替旧范式所构成的,当旧的范式变得日益不能解释新的或新发现的事实时,能用更加令人满意的方法来说明那些史实的范式就取代了它。”下列对应能支持该论断的组合是

  ①拉马克的进化学说一达尔文的进化论 ②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普朗克的里子理论

  ③牛顿力学体系一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④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万有引力定律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9.1998年5月,克林顿在美国海军学院发表演说时宣称当21世纪即将来临的时候,美国的敌人已将战场从物理空间扩展到虚拟空间。”这反映出

  A.美*事强国优势地位的动摇 B.美国要加强信息技术的控制

  C.美国世界科技中心地位的弱化 D.美国准备调整全球战略目标

  30.这种西方文学不主张用作品去再现生活,而是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在这种文学作品中,人物往往是变形的,故事往往是荒诞的。“这种西方文学”诞生的主要原因是

  A.战争、动荡、黑暗、不平等的现实与原先的设想差距太大

  B.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人们对现实极为不满

  C.殖民压迫与封建压迫沉重,民族解放运功高涨

  D.两次世界大战和严重的经济危机,加剧了社会精神危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本卷包拮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1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33题-第3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朱在著《四书集注》,采择理学家中与已意相合的论说,加入自己的比较通俗浅近的注释,使理学借四书而得以付播。朱熹极为重梘少年的教育,著《小学集注》,收 集《礼记》、《曲礼》、《列女传》等古藉中有关三纲五常的说教。教育青少年遵照三胡五常的道德规范。又著《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等,供儿童学习。从衣服冠孩、语言步趋、洒扫涓洁、读书写字,直到杂细事宜,都作了具体的规定。

  ——蔡美彪主编《中国通史 》(第七册)

  材料二 李约瑟认为: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伴随而来的是纯梓科学和应用科学本身的各种活动的史无前例的繁盛。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费正清认为:“朱熹投后,他的理学思想逐渐成为一种僵化的正统思想……宋代以后中国文化发展滞缓,使得中国在19世纪时积弱不振。”

  ——费正凊《中国:传统与变迁》

  (1)据材料一归纳朱熹推广理学的待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理学传播的有利条件。(6分)

  (2)据材料二提炼关于理学和古代科学技术关系的两种不同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种加以论证。(6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大家知道,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但是那时的教会势力仍很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

  —— 叶廷芳《18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材料二 欧洲的启蒙时代,是伟大人物辈出的时代,他们既是旧传统的批判者,也是新制度的设计者……他们的著作的确影响了世界许多地区的热爱思考和正义的人们。

  ——摘编自《马克思选集》中文版第3卷

  材料三与而方思想启蒙明显不同,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西方的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文艺复兴)、人的自由权力(启蒙运动)作为基本起始点,而且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也是西方思想启蒙的一般归宿。而中国近代的思想名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 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思启蒙的起点和归途。

  —— 《五四:未完成的启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借古喻今”的含义及文艺复兴这样做的原因。 (4分〉

  (1)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沿蒙运动在内容上是如何发展人文主义的。 (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中国与西方的思想启蒙在内容上有何不同。分析中国“偏离了方向”的原因。(5分)

  请考生在笫33 -34题中任选一超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3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一 约公元前360年,秦孝公发布《求贤令》,室称“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史记•秦本纪》)

  材料二 宋人《元城语录》记载了玉安石和司马光就用人问题的一段对话:公(司马光)常谓安石曰:“介甫行新法,乃引用一副真小人或在清要或为监司,何也? ”安石曰: “方法行之切,旧时人不肯向前,因用一切有才力者。候法已成,即逐之,却用老成者守 之,所谓‘智者行之,仁者守之’。”公曰:"介甫误矣。君子难进易退,小人反是。若小人得路,岂可去也,必成雠敌,他日将悔之。”

  一一(清)张彦士《读史辩疑》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秦孝公发布《求贤令》产生的影响。(6分)

  (2)据材料二,指出王安石变法之初的用人原则并进行简要评价。(9分)

  3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一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上海《中报》评论说,中国数十年来为主义而奋斗者,中山先生一人而已。中国政界中之人格,不屈不交,始终如一者,中山先生一人 而已。中山先生真爱国者也……不顾成败,不问毁誉,可谓勇往之实行者。

  材料二 他(甘他)写道我深信假如只有在怯燸和暴力两者之间加以选择时,我将永远选择暴力……我宁愿要印度采用暴力来保护自己的荣誉,不愿由英国卑躬屈膝,含垢忍辱地听人家侮导,失去自己的荣誉。可是我认为非暴力比暴力要高明的多。”“因此我并不是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粮神品质。(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和甘地领导民族解放运动的异同。(9分)

本文来源:http://www.scabjd.com/xueli/50389/

推荐内容

为您推荐

2023年中考语文经验交流材料六篇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23年中考语文经验交流材料六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3-12-05 15:02:31   2023年中考语文经验交流材料怎么写   中考语文经验交流会发言稿  

佛山中考满分作文祖孙之爱精选八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佛山中考满分作文祖孙之爱精选八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11-29 23:08:45  

校长期中考试总结发言稿精选5篇

发言稿是参加会议者为了在会议或重要活动上表达自己意见、看法或汇报思想工作情况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校长期中考试总结发言稿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11-29 23:08:32  

中考动员教师大会校长发言稿【13篇】

充满活力的校园生活伴随着各种各样的活动。当我们需要在教师节表彰大会上发表演讲时,如果我们想在演讲中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说服听众,我们需要提前准备一篇合适的演讲。教师节表彰大会的讲话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考动员教师大会校长发言稿【1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3-11-29 23:08:25  

中考百日冲刺誓师大会校长发言稿范文汇总十篇

誓师大会(SwearingCeremony),又名造势大会,两者皆可以称为“誓师会”,“造势会”,不过如此公共关系活动,最关键是要声势浩大,所以“大”字不可少。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考百日冲刺誓师大会校长发言稿范文汇总十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3-11-29 23: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