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师|整理了三篇三年级数学教案示例

更新时间:2021-06-19 来源:教育 点击:

【www.scabjd.com--教育】

三年级网免费发布整理了三篇三年级数学教案示例,更多整理了三篇三年级数学教案示例相关信息请访问小学三年级网。

  【导语】数学教案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通过教案设计,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个整体的把握,可以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和教育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采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法展开教学。以下是整理的与三年级数学教案相关的资料,希望对您有用!

103.jpg

【篇一】

两位数乘两位数

  1. 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

  本单元基础: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20×3,200×3),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每位乘积不满十)(43×2),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时间:8课时

  口算乘法(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58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四1~4题。

  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学重点: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过的口算方法

  口算下面各题:

  40×4 60×5 30×3 300×7 200×8

  12×4 24×2 13×3 32×3 11×5

  自己选两题,说说口算方法。

  二、新课

  1、提出问题

  (1)仔细观察例1图

  (2)请学生提出问题。

  (3)从学生回答中选择例1的两个问题:

  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2、探讨口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300×10 300×30

  (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4)评价。

  3、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其余的问题。如:工作10天,要送多少封信?工作30天,要送多少封信?

  (2)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4、探讨新的口算方法。

  (1)出示:42×10 23×30 14×200

  请学生思考,讨论怎么算?

  (2)组织交流,并由教师评价每种方法。

  三、练习

  1、完成做一做的8道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总结,发现规律。

  2、独立完成练习十四1~2。

  3、解决实际问题:练习十四3~4。

  第2课时

  教学内容:59页例2(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下面各题:

  40×10 60×20 30×40 300×70 200×80

  12×400 240×2 130×3 30×3 11×50

  2、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32 18 687 295 358 42

  选择几个数说一说是怎样求近似数的。

  3、估算:

  198×4 305×6 485×3 182×5

  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的?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1)出示例2图:请学生仔细观察。你从图中了解到什么?

  (2)把在图中获取的信息汇总,说成完整的一道题:

  大会堂里共有18排座位,每排22个座位。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

  2、探讨估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18×22 22×18

  (2)小组讨论:怎样估算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估算方法。

  方法一:18≈20 22≈20 20×20 = 400

  方法二:18≈20 22×20 = 440

  方法三:22≈20 18×20 = 360

  (4)比较、评价。

  3、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有一本书,它其中的一页有23行,每行约有22个字。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

  (2)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三、练习

  1、完成练习十四的第7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

  (2)集体订正,讲讲估算的方法。

  2、练习十四第8题:

  (1)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目要求。

  (2)“已经种了的93棵树苗是几行?”这块地有几个93呢?

  (3)请独立列出算式并进行估算。

  第3课时

  教学内容:口算乘法的练习课(完成练习十四的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学生回顾上两节课学习的内容。

  2、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算练习:

  50×10 70×20 40×40 500×70 600×80

  12×300 240×2 130×2 90×3 11×30

  选择一部分题目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

  3、听算练习:

  40×10 30×20 30×50 300×10 300×80

  22×40 330×2 120×3 30×6 10×50

  4、估算:

  42×11 68×10 32×47

  45×17 26×18 36×21

  四人小组互相说说是怎样估算的?有多少种估算的方法?

  二、解决问题:

  1、养一张蚕需要桑叶约600千克,可产茧约50千克。

  (1)小明家养了4张蚕,可产茧多少千克?需要桑叶多少千克?

  (2)张村共养40张蚕,可产茧多少千克?需要桑叶多少千克?  学生仔细读题,理解题目意思,并弄明白两个问题的不同。

  同桌合作完成,集体讲评。

  2、果园里有28行橘子树,每行32棵。果园里大约有多少棵果树?

  先列出算式,想一想,是求近似值还是准确的值?该怎样解决?

  学生独立完成。

  三、综合练习:

  1、独立完成练习十四第5、6题,比一比,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得。

  2、分组进行“夺红旗”比赛(练习十四第9题)

  3、合作完成练习十四第10、12题。集体讲评。


【篇二】

统计

  1. 简单的数据分析

  一、教学内容

  例1:横向条形统计图

  简单的数据分析

  例2: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例1: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

  求平均数

  例2: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13——14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目标:

  1、向学生介绍两种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会看这两种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教学重点:会看两种统计图

  教学难点: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第38页例1

  教学目标:

  1、向学生介绍横向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会看这种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图意)

  如果超市的王经理,现在很想知道超市上周四种品牌矿泉水的销售情况,还想知道下周该进些什么品牌的矿泉水。你有什么好办法?(统计)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出示空白的纵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

  说说这个统计图与以前见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2、它的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

  3、根据统计表,你能完成下面这份统计图吗?

  3、学生讨论并说明如何完成统计图。

  4、提问:如果用横轴代表销售量,用纵轴代表不同的品牌,该怎样设计这样的统计图?

  5、小组合作学习

  6、小组汇报

  7、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完成。

  你能跟同学说说完成这样的条形统计图时要注意什么?

  8、讨论:如果下周要进货,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你能说说理由吗?

  三、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在前几个学期,我们已经学会了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统计、、、、、、让学生理解、体验统计的1、展示数据2、科学预测、决策作用。

  四、巩固练

  课本40页第一、第四题

  五、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第2课时 例2

  教学目标:

  1、向学生介绍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会看这种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我们学校的校医非常关心我们同学的身体健康,经常要了解我们同学的体重,身高等,(出示班级座位图)

  如果老师想要了解三(5)班第一组6位同学的身高的情况,你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一眼就看明白?

  2、提问:你打算怎样完成这份统计图?

  3、出示几个空白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尝试完成条形统计图。

  4、如果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这个小组学生的身高,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比较合适?

  5、出示教材上的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讨论。

  你能说说破这个统计图跟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吗?

  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

  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

  这样画有什么好处?

  6、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汇报。

  在统计图的纵轴上,起始格和其他格表示的单位量是不同的(第一个图中起始格表示137厘米,其他每格表示1厘米。)

  7、让学生按照例子把其他两个同学的条形补充完整。

  8、学生讨论:什么情形下应该使用这样的统计图?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

  9、观察体重统计图,看看这个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9、这个统计图跟我们刚才学习的学生身高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10、独立完成书上的统计图

  小组进行学习小结。

  这种统计图一般在以下情形中加以使用:各样本的统计数据的绝对值都比较大(如本例中学生的身高都在138厘米以上,体重都在32千克以上),但不同样本统计数据之间的差异值又相对比较小(如本例中身高和体重的最小差异分别是1厘米和1千克)。当出现这种情形时,会出现一种矛盾:如果每格代表的单位量较小(如第一个统计图中每格表示1厘米或2厘米),统计图中的条形就会很长,如果每格代表的单位量较大(如第二个统计图中每格表示10千克),又很难在统计图中看出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所以,为了比较直观地反映这种差异性,采取用起始格表示较大单位量,而其他格表示较小单位量的方式,就避免了上述矛盾。在这种统计图中的纵轴上,起始格是用折线表示的,以和其他的格有所区别。

  10、通过完成这一份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作用。

  11、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

  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引导学生把学生的身高、体重与正常值进行对比,找出哪些学生的身高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学生的体重超出了正常值,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实践作业)让学生从报纸、书籍上找到更多形式的统计图表,并找出相应的信息,可以培养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巩固练习:40页2、41页3、5


【篇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教学

  2. 笔 算 除 法

  第五课时 .笔算除法

  教学内容:19页例1

  教学目标:1.经历分小棒地过程理解合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地计算顺序和商地定位方法。

  2.学会一位数除法(被除数每一位商地数都能被除数整除)地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以表内除法的笔算、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口算基础上,进行一位数两位数(被除数每一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笔算除法,难点是着重帮助学生理解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再哪一位上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打开课本第3页,在 里填上正确地数。

  60÷3=

  9÷3=

  ———————

  69÷3=

  80÷2=

  6÷2=

  ———————

  86÷2=

  二。新授

  1. 出示例1,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你会列式计算吗?

  2.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如果用竖式计算你会吗?(教师巡视指导)

  4.让板书的学生说说理由。根据他的回答,同学们用小棒代替书,分一分。看看他这样计算与思考对吗?

  5.有疑问吗?(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教师可以提问。)

  6.试一试。

  三。 巩固练习

  第21页第2题。前两题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第六课时 20页例2

  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和每次余下的数要与下一位商的数合并造继续除的道理。

  2.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分钱币的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除到某一位时有余数,要把余数和后一位的数结合起来继续除”的计算过程,从而明白算理。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口算

  2.出示人民币3张100元、4张10元、2张1元券。

  观察:一共有多少元?

  根据学生的操作回答,教师板书:

  300÷3=100

  30÷3=10

  12÷3=4

  重点问一下12是从哪里来的?

  342÷3=114

  二、新授

  1.出示例2: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2.如果学生猜对了:问你用什么方法猜得如此正确?如果学生猜得不正确: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正确计算出每班种多少棵树26。

  3.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然后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竖式计算过程。

  4.课本第20页做一做第2题。

  展示学生作业。如果发现错误,请学生判断,并说明原因。

  5.小结:你觉得计算除数是一位数除法时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

  1.第21页第4题。

  第七课时 .练习内容: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2.结合习题渗透事物之间是有练习的这有简单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练习旨在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除的顺序和竖式的书写格式,练习时不但对学生计算步骤方法要充分重视,同时要培养学生书写正确、整齐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 基本练习

  1.口算:全体练习,同桌校对

  2. 出示课本练习题。

  边做边思考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

  3.界上的许多事物,它们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我们数学也不例外。请同学们看第21页第3题。算算、填填、说说每一组上下有什么联系。

  二、笔算练习

  1. 80÷5 68÷4 98÷7

  864÷4 936÷2 696÷4

  2.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出示小黑板练习题

  三、作业

  1.第21页第4题。

  第八课时 22页例3

  教学目标:

  1.再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理解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得位商得数不够商1,需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再除的算理。

  2.再经历一系列的计算练习后,感悟多位数除一位数的笔算步骤,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再合作交流中积极发表自己意见,同时学会倾听,并从中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学生独立尝试,小组交流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理解——概括一位数除三位数,被除数得位商得数不够商1,需要看被除数得前两位再除得算理与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1.口算

  2. 出示74×4=296 52×7=364

  296÷4= 364÷7=

  你能根据上面的乘法算式,很快地填写除下一个除法算式的商吗?你是怎么想的?

  3. 出示284÷4= 350÷7=

  16÷4= 14÷7=

  296÷4= 364÷7=

  边填边想这两题上下之间有什么联系?

  二、新授

  1.出示例3。

  2.你能列式计算吗?算好后请你在四人小组交流以下问题:

  (1)被除数前一位2除以6不够商1,你是怎么处理的?

  (2)处理后得到的商你写在被除数的哪一位商?为什么?

  (3)接下来的商你又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

  学生说,教师板书:

  3. 试一试:156÷3

  集体订正

  4. 计算。

  378÷6 425÷5

  引导学生把每次除后余下的数余除数进行比较,问:你发现了什么?

  强调:为什么每求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6.小结。指着例3与学生的板演提问:

  说说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三、练习

  1.做一做

  156÷3 434÷8 605÷5 863÷7

  2.计算。

  176÷2 456÷4

  381÷3 495÷5

  这4道题都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为什么有的商是两位数,而有的商是三位数?想想商的为数与被除数、除数有什么关系?


本文来源:http://www.scabjd.com/jiaoyu/135021/

推荐内容

为您推荐

基层党组织主题教育工作周报(合集5篇)

工作周报,简称周报,是每周一次的工作报告。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基层党组织主题教育工作周报(合集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4-05-02 00:29:01   基层党组织主题教育工作周报范文   基层党组织主题教育工作周报怎么写  

主题教育检视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锦集六篇

干部一般指国家机关、军队、人民团体中的公职人员、担任一定的领导工作或管理工作的人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主题教育检视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锦集六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4-05-02 00:28:57   主题教育检视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表格   2023年主题教育检视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主题教育建议和不足【三篇】

不足是汉语词汇,读作bù zú,指不充足,不够,满足不了需要,缺少或没有,少于,不到等。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主题教育建议和不足【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5-02 00:28:55   第二批主题教育建议和不足   2023年六个对照个人剖析材料  

党员主题教育研讨发言范文(精选三篇)

责任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担使命,就是要牢记我们党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勇于担当负责,积极主动作为,保持斗争精神,敢于直面风险挑战,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党员

2024-05-02 00:28:42   党员主题教育研讨发言材料   党员主题教育研讨发言稿  

2024年度主题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发言提纲精选四篇

发言(fāyán),动词,释义:评论,讲话。一般表示会议、晚会上领导或特殊人物的讲话。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4年度主题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发言提纲精选四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05-02 00:28:38   2021年主题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发言材料   2020年度专题组织生活会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