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青年知青岁月读后感范文(精选三篇)

更新时间:2023-02-14 来源:读后感 点击:

【www.scabjd.com--读后感】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习近平青年知青岁月读后感范文(精选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一】习近平青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假期里,我怀着一颗炙热的心阅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完之后,感慨万千,心中不由得涌出一阵阵自豪。

  习近平是从16岁开始,到陕北插队下乡。在插队的期间,习近平也总不忘读书,他的行李箱里装的全是书。来帮他们抬箱子的村民们都说习近平的箱子很重。习近平几乎无时无刻都在读书,放羊时读、锄地休息时读……总之,他随时随地的带着书,随时随地的在读书。

  从他当上村支部书记开始,他便一心一意想让村民们的生活过得更好些。当他了解到四川有沼气技术的时候,立即前往四川学习沼气办。他所做的一切,为的只是让村名过上更好的生活。

  在记者采访村民的过程中,发现习近平总书记给村民们留下的记忆深刻,而且大同小异。村民们所说的,大多都是“习近平是个爱读书的人,他的箱子里全是书”“习近平为我们办了沼气,让我们的生活条件更上一层”……由此说明,习近平是一个不分高低贵贱、和群众打成一片的人。

  最有趣的,就是四大关中的“跳蚤关”。当时的知青们刚从北京城来到陕北时,一个个都是白白净净的,看得出来,他们没吃过苦。来到陕北,刚生活了一段时间,知青们的身上就长了一大红包,又痒又痛,简直让他们“生无可恋”。于是,他们就想尽一切办法,尽量使跳蚤减少滋生。慢慢的,他们身上的红包渐渐少了起来,偶尔有一两个,也不会像刚来时那样又痒又痛,很可能是因为他们的身体已经对这种毒素有了抵抗性。

  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生”。生活中的习近平也是这样的。他爱读书,爱思考,爱写作,常常有他的文章被发表在报纸上。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会有的”“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读书不觉一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用这些诗句来形容习近平是一点也不假。我要向他学习,学习他读书的精神以及他对读书的渴望!

【篇二】习近平青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讲述了习近平同志15岁时便到了梁家河插队落户,5年后被选为大队党支部书记,在艰难的环境中磨砺成长,带领群众艰苦创业,改变山村的落后面貌,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堪称知青的楷模。梁家河的故事和习近平的“黄土情节”折射出党的领导干部坚定执着的理想信念、不畏艰难的顽强意志、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和植根群众、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

  一、锤炼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讲过,“七年的知青岁月让我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要将人民群众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使我拥有了脚踏实地、自强不息的品格。脚踏在大地上,身置于群众中,会使我感到非常踏实,非常有力量”正是这七年知青岁月的艰辛、砥砺,培养了青年习近平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青年习近平与群众一起放羊、铡草、挑粪、垃煤、拦河、大坝,什么活都干、什么苦都吃。当了村支书后,带领群众办沼气、打水井、办铁业社、办磨坊、打淤地坝等,这些都是坚定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事业必胜信心的集中体现。通过学习,自己进一步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追寻真理、脚踏大地、植根人民的成长历程,进一步深化了对习近平总书记这一新时期党的领袖、人民领袖发自内心的崇敬与爱戴,进一步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紧跟核心融入血脉、植入灵魂,化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自觉行动,更加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胜的信心。

  二、强化为民情怀,践行以民为本

  习近平在梁家河的七年,是与民同奋进、为民谋实事的七年,集中展现了青年习近平“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曾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在这七年岁月里,在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刻,知青习近平始终与群众生活在一起,一块吃、一块苦、一块干,村民接纳了习近平,帮助了习近平,村民的质朴和善良感动了习近平,习近平完成了自己人生的一次蜕变,不仅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也确立了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同样,从不会做饭、不会干农活,到成为乡亲们眼中能挑一二百斤麦子走10里山路不换肩、“有知识,点子多”“吃苦耐劳的好后生”,习近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恩着乡亲们,用自己的奉献回馈着老百姓,梁家河的乡亲们至今还感念着支书习近平,“我们选近平当村支书,最主要的是他做事公道、敢于担当,能和老百姓打成一片,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他的每一个行动和决策都很务实,都是为老百姓的利益考虑。”人民是我们的力量源泉,“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追寻,作为政工干部,更要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这一主线,用好手中的权力,在工作中践行为民意识。

  三、砥砺品质,提升工作能力

  读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总书记“珍惜时间学思悟践,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高尚品质对我感染至深,习近平在梁家河时,每天在吃不饱穿不暖,高强度劳动的恶劣条件下,依旧没有忘记学习,没有忘记读书,只要有一点时间就坐下来看书。“他每天下地干活回来,吃完饭就看书,到了晚上,他就点一盏煤油灯看书。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近平每天都要看到大半夜,困得不行了才睡觉。”在插队期间,面对特殊历史时期的苦难和磨砺,习近平没有抵触,没有怨言,坚持广泛阅读书籍,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同时,又通过身体力行的劳动,将自己的学习感悟付诸实践,带领乡亲们改变村庄的面貌。从兴办全省第一口沼气池到带领群众打坝子,挖水井,在严谨把握当时的政策条件下办成了许多便民惠民的好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对司法需求多样化,不学习的政法人注定要被淘汰,我们要以青年习近平为榜样,始终把学习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坚持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努力提升自己工作能力和水平。

  四、修身养性,培养钻研务实作风

  “不管多苦多累,近平能一直拼命干,从来不‘撒尖儿’”“他当了梁家河的村支书,带领大家建沼气池,创办铁业社、缝纫社,我一点都不吃惊”“我在和他一起生活的时候,就发现他这个人有一股钻劲,有强烈的上进心”肯钻研,能务实是习近平这七年知青生活中能和乡亲们打成一片、带领乡亲们办事致富的基础,我们要以青年习近平为榜样,在工作中始终保持一颗肯钻研的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习近平为*人树立了思想上和人格上的榜样,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坚定理想信念,努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当好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排头兵、示范生。

【篇三】习近平青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记述了40多年前总书记在梁家河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反映了青年习近平重感情、讲情义,勤于思考、善于思辨,志存高远、知行合一的品格风范。

  黄土地之子:重感情、讲情义

  青年习近平是一个重感情、讲情义的人,他对群众的感情是实在的、具体的,而不是空洞的、抽象的。他把自己称作农民,把这看成很光荣的事。他和群众打成一片,无论是老汉、后生、娃娃、婆姨,他都能跟大家聊到一块儿。他办事有条理,说话有道理,群众把他看成自家人。他眼里没有贫富贵贱之分,他尊重每个人。他与人交流、谈话的时候,即使对方是再穷的人,他也全神贯注地听。

  青年习近平对人民群众的这种感情,从书中可以看到很多例子。比如,年纪轻轻的他就很本能地看重中国的人情,对革命前辈很尊重。他们一帮知青刚到梁家河的一天早晨,习近平和同伴走到一户人家院子里,得知主人的老母亲——一位当年支持革命的普通妇女,因年迈过世,习近平先是客客气气地征求主人家的意见:“我们能不能进去看看”,然后进到窑洞,面向炕上老人的遗体恭恭敬敬地鞠了几个躬。只要对革命做过工作,哪怕是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青年习近平都对她们怀有崇高的敬仰之情。这是一种朴素的发自内心的真挚的感情,也可以说是流淌着红色血脉的亲情。

  青年习近平对人民有感情,人民对他也有感情,1975年在他离开梁家河时,一推开窑洞门,全村男女老少站满一院子自发为他送行,送了一程又一程,依依不舍。村民们唯一一次看到习近平落泪,是他这时赶忙走过去搀扶一位前来送行的双腿残疾的村民。离开梁家河后,他还是念念不忘当地人民,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比如,在厦门工作时他写信给延川县委书记帮忙给村里通电;在福建省委工作时联系给村里办了所学校;他两次帮助一位患骨髓炎的村民治病,救了他一条命。这类例子,不胜枚举。

  15岁时,习近平来到黄土地时也曾迷茫、彷徨,然而22岁离开时他已有了坚定的信念,那就是:“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走到哪里,永远都是黄土地的儿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干一切事情都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通过《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书中的许多事例可知,这一坚定的理念是有其情感基础的,这和他青年时代对人民的深厚情怀是一脉相承的。

  豪放青年:志存高远、善于辨析

  青年习近平思想很活跃、很解放,他勤于思考、善于思辨。他头脑中新思想新观点新想法很多,有年轻人特有的激情与闯劲儿。比如,他读诗读到兴奋处,会跑到院子里大声朗诵,有时在山上劳动时也会朗诵。每每读到书中这些地方的时候,一个慷慨激昂、豪放自信的青年形象就跃然纸上。

  青年习近平勤奋好学,读书到了夜以继日的程度,这在同伴中是有口皆碑的。但重要的是他不读死书、死读书,而是带着问题读、带着思考读,有自己独特的分析对比方法。一方面,他会就一个观点、一个史实找出很多相关的参考书籍来阅读比较,从不同的侧面去了解和分析这个问题。另一方面,他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也会跟别人进行讨论。这样,就历练出他思路宽广、思想活跃、善于辨析的能力。

  青年习近平是一个志存高远、有远大抱负、崇尚革命英雄主义,而又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有为青年。

  在陕北的7年,不论头顶上“黑帮子弟”的帽子多么沉重,青年习近平追求进步的信念执著而坚韧,他一次又一次地写入团、入党申请书,他先后写了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直至最终实现自己的愿望。

  青年习近平在插队生活中,带头参加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学会地道的延川方言,把每件事都干得很漂亮。他在借调到赵家河大队整队时,把公窑外面又臭又脏的厕所修好了,这看似一件小事,意义却很大。他搞整队成绩出色而被提拔担任了梁家河大队的党支部书记,以满意的答卷踏上他步入政界的第一步。在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他办沼气有模有样,真把农户家的灯点亮了;他亲自下到井里带领村民打水井,解决了全村的吃水问题;他办了一个铁业社,解决了社员劳动工具的需求;他带领村民打坝地,给村里增加了几十亩耕地;他还种烤烟、办代销店、办缝纫社,等等。上世纪80年代,他从耿飚秘书的岗位决定下基层到河北正定做农村工作,也是抱着“干好了成就一番大事,干不好就在下面为老百姓做些实事”的踏实态度。

  人格魅力:言行一致,知行合一

  青年习近平言行一致,知行合一,特别善于做人的思想工作,既有执行力又有很强的战略定力。

  他刚上任要办铁业社,村子里的能人根栓尥蹶子不干,他通过谈心谈话,把工作做通了,铁业社的事办成了;他办沼气,从四川来陕北帮忙的技术员要回老家,他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技术员最终没有半途而废;改造村里一个“二流子”,在批斗会上他不仅没有骂人家,而是一条一条说理,最后还让这个有艺术特长的“二流子”在会上唱了一曲信天游,后来,那个50多岁的“二流子”转变成了一个好社员。

  青年习近平从来不说过头话,但该做的事说一不二,丁是丁,卯是卯。当时有些人当领导,裙带关系严重,把亲戚朋友照顾得很好,多吃多拿多占。青年习近平当书记后对知青、社员一视同仁,绝不用公家的资源额外照顾朋友,绝不做不公正的事,所以大家都信服他,认为他公正,没有私心。

  习近平自己也说:“要当好一个村的领导,必须一碗水端平。群众最讲究的就是‘公道’二字,最信服的就是公正的人。哪怕一毛钱的事,你处理得不公,群众也不答应;10块钱的事,你处理得公道,群众也不会有意见。无论大事还是小事,该咋办就咋办。”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青年习近平身上体现的品格风范仍然是非常宝贵的,是值得我们深入学习的。

本文来源:http://www.scabjd.com/zuowen/210557/

为您推荐

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500字精选四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500字精选四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5-09 14:50:09   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1000字理查德   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1000字大学生  

青春之歌读后感500字锦集五篇

在读过一本书之后,你必须对生活有新的见解和看法。阅读后写一份你的感受,记录你的收获和贡献。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青春之歌读后感500字锦集五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5-09 14:50:07   青春之歌读后感1000字大学生   青春之歌读后感1000字左右  

毛泽东思想读后感(合集3篇)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毛泽东思想读后感(合集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2024-05-09 14:50:04  

打胜仗读后感(合集三篇)

团队(Team)是由基层和管理层人员组成的一个共同体,它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团队的构成要素总结为5P,分别为目标、人、定位、权限、计划。团队和群体有着根本性的一些区别,群体可以向团队过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打胜仗读后感(合集三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2024-05-09 14:50:00   打胜仗读后感案例分享   打胜仗读后感200字  

天朝的崩溃读后感【六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天朝的崩溃读后感【六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2024-05-09 14:49:50   天朝的崩溃读后感600字   天朝的崩溃读后感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