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读后感精选七篇

更新时间:2023-08-10 来源:读后感 点击:

【www.scabjd.com--读后感】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自然读后感精选七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一】大自然读后感

今天,我们学了一篇文章,叫《大自然警号长鸣》。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以虎和鹤类为典型事例,说明我国野生动物急剧减少,自然环境被遭到破坏,所以大自然发出尖锐的警号。读了文章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想了很多很多。

为什么大自然发出尖锐的警号呢?那是因为破坏大自然的人无处不在。在地球这个生命的大舞台上,从严寒的极地,到酷暑的赤道,从荒芜的沙漠到浩瀚的海洋,无处不是芸芸众生的栖息之地。然而,蚂蚁缘槐,不负责的人无处不在。在这里我要为那些无辜的动物和植物们呼吁,还它们一个幸福、快乐的家园。

生物的存在是我们这个星球的特征和骄傲。生物圈是一个奥妙无穷,异彩纷呈的世界。它们周而复始形成了无数生态平衡系统。就像鱼离不开水,猴子离不开树林,老虎离不开树林中的小动物。然而,一但破坏了生态平衡,就树倒猢狲散,小动物无处可寻,人类也将面临着灭亡。

人为“万物之灵”。在历史的长河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足迹几乎遍及全球,但是科技再发达,人类还是要从环境中获取新鲜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和充足的食物。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都要依赖周围的环境而生存。

奔腾的江河、清澈的溪流、晶莹的泉水……组成了地球上的水圈。水是生命的乳汁,在水圈中几乎到处都是生命。生活在海洋中的动物至少有15万种,藻类10万种以上。地球上的淡水占总量的2.53%,可饮用的水仅占0。77%。面对这样渺小的数字,难道你们还不觉醒吗?你们还要去破坏吗?

地球上的70亿子子孙孙们,在地球上,包括人类都离不开这个特定的生物圈和周围的环境,所以你们不要再破坏环境了,还大自然一副欣欣向荣的面孔吧!

【篇二】大自然读后感

村民的责任

记得有这样一道智力题:世界上最大的村子是哪一个?有一位聪明人答出:地球村。的确,地球村这一新名词已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我们都是她的村民。

于是,有人戏称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为村长,国际法为村规.可众位村民有没有想到作为村民应有的责任呢?看看秦牧先生文中那条令人笑不来、哭不出的消息吧,生存于我国的东北虎,却要去大洋彼岸的美国求亲!作为中国人,难道不该脸红吗?当我们睡着虎皮褥、穿着虎皮袄、喝着虎骨酒时,这一昔日的林中王已一步步向老祖宗恐龙靠近了!不知众村民是否还记得发生在我国的糜鹿悲剧,这种本产于我国的可爱生灵在被捕杀得一干二净后,国人醒悟了,花了很大代价从英国引进鹿种―早知今日,又何必当初呢?外国人称中国是一个善于后悔的民族,我多么希望这是一句戏言!著名童话作家郑渊洁先生曾说:如果没有了野生动物,人类将面临绝对的孤独,尽管地球上有50亿人。而当我们一次次品尝着熊掌燕窝,一次次滋补着虎骨鹿茸时,众位村民是否意识到我们正把自己推向绝对孤独的深渊呢?

这只是一个例子罢了,还有一次次的海上石油泄漏、一次次的毁林造田如果地球母亲有心脏的话,那么她的心一定在流血。黄土高原上烈日下的千沟万壑仿佛死神在开怀大笑;仅存的良禽飞遍山野却不见可择而栖之木;警钟轰鸣:长江可能会成为第二条黄河。一个又一个的惊叹号在我们眼前跳跃,一个又一个问号等待我们去解决。背后的答案是什么?灭亡?生存?天知道。

看到沙淇中的断壁残垣了吗?那可能是百年后现在的繁华都市的写照。著名的天漠离京城已不过几十公里,在本应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北风却卷着砂石撞击着故都的砖砖瓦瓦。天灾吗?不,是人祸!

黑暗中还留有一丝希望:三北防护林建设之中,松花江北岸虎园中数十只东北虎啸声不断,自然保护区呈雨后春笋之势然而革命尚未成功,村民仍需努力。少砍一棵树,少捕一只鸟,少扔一点垃圾,这样也许会留给后代一个绿色的地球。

结局如何,仍难预料,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让每个村民都在这路上留下一个脚印吧!

【篇三】大自然读后感

我心中的大自然是奇妙无比的!

在一碧千里的草原上,你会不时听到“呼呼”的响声,那是风在演奏着。接着,小鸟会在树上“叽叽喳喳”地为你唱歌。而啦啦队——树木们,一直在旁边扭动着身姿为它们伴舞呢!多和谐的大自然啊!

神奇的“魔术师”耐不住寂寞也表演开来了。夷!奇怪!它在哪里呢?哦,原来它在天上。一朵朵白云使出它的看家本领,一会儿变成了苹果,一会儿变成了西瓜,一会儿变成了马匹,真是形态万千,阿娜多姿。突然,它穿上了那件魔术师准用的黑外套,再使出它的第二招——呼风唤雨。霎时,风起雷鸣,千万滴雨从天而降,大家都出来迎接这些生命之水了,花丛里的花得到这些水的滋润,张开了美丽的笑脸。树苗弟弟请这些朋友到自己的身体里做客,让它们帮助自己长得高大、强壮些。雨水汇聚河里,顺着河流入了波澜壮阔的大海里,真没想到这些曾经是“魔术师”的水,也想走进大海的怀抱,到那去增长自己的见识。多么温柔、可爱的大自然呀,但是如果你去伤害它,它可要大发雷霆的。

现在,人们为了眼前的利益,不断地砍伐森林,让那些住在森林里的动物无家可归。大自然又怎么会忍受这样的虐待呢?他大吼一声,电闪雷鸣,山崩地裂,飓风吹倒了房子,摧毁了无数的生命……多么的温柔、可爱大自然,但是你不好好爱护它,反而破坏它,它就会让你自食其果。

多奇妙的大自然啊!

【篇四】大自然读后感

我喜欢毛毛虫,因为当别人嘲笑她的时候,她却没有骂别人;当她一个人在黑暗中、在痛苦中的时候,她却忍着疼痛,这样才有了美丽的蜕变。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要像毛毛虫那样,要坚持不懈,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我喜欢小花,因为她不仅长得美丽,而且内心也很美丽,当别人嘲笑毛毛虫的时候,只有小花对她微笑,安慰她,很关心毛毛虫。

读了这个故事,我知道了别人长得丑,你不能笑话别人,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你笑话别人,那别人心里会很难受的。看一个人美不美,不能光看外表,而是要看他的内心。

我们要善于和别人交朋友,这样,你就会很开心,不觉得孤单了。

我还知道了蝴蝶的生长过程:它一开始是一条难看的毛毛虫,后来她吐丝结茧,在里面慢慢地长大,经历了疼痛,破茧而出,最后变成美丽的蝴蝶。

【篇五】大自然读后感

读海子的诗,一定要用心去读,因为海子是个用心写诗的人。他的每首诗,都是他的孩子。

我读海子的诗,最初的冲动是自己那时很忧郁,对生活失去希望,觉得很绝望无助。但读了海子的诗,我发现生活并不像想象中那么悲观。海子在很多诗里面都赞美生命,他觉得活着很珍贵,赞美这珍贵的人间,如他所说: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太阳强烈

水波温柔

一层层白云覆盖着

踩在青草上

感到自己是彻底干净的黑土地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泥土高溅

扑打面颊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

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

从这首诗里,我们看不到任何一点对生活的抱怨,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幸福的人,幸福无处不在,只要我们肯用心去体会。植物是幸福的,爱情是幸福的,雨水是幸福的,我们人类,有什么理由不幸福呢?

很多人都误解,觉得海子自杀了,读他的诗,人也容易走向极端。其实这是个天大的误解。我读海子的诗,从来没感觉到什么悲观,我感觉到的是他的真挚和热情。他把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写在了诗里面。他从不吝惜自己的赞美,就像他不吝惜自己的祝福一样。他祝福所有人,哪怕你是陌生人,他赞美一切美好,他热爱自然,从他的笔名就可以看出来。海子,并不是什么海洋之子的意思,而是西藏的湖,当地人称为海子,海子热爱自然,由此可见。他赞美大自然,在他眼中,大自然是一个美丽结实的女孩,我们看不见她,她仍在远处爱着我们(《大自然》)。在他眼中,大自然是美丽的,她从不吝惜自己的爱,她的爱无处不在。这有点像道家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大自然对每个人都一样爱,不论贫贱富贵。海子出生在农村,在农村生活了十五年,他说他要写农村写十五年,可惜他没写完就陨殁了。我也生在农村,在农村生活了近二十年,读着海子的诗,总有一种亲切的感觉。他所写的村庄,总给人一种寒冷而凄凉的感觉,或许,中国的农村就是如此吧——落后、安静。人们天天劳作,只为了自己的胃,以及繁衍后代。这是中国农村的真实写照,几千年来,中国的农村都是这么样过来的,即使到现在,也还是这样。海子是农民之子,他的诗写的是最真实的农民农村,自古以来,中国的诗词歌赋,从来都很少涉及农民和农村。而海子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他农民的淳朴,他是中国的农民诗人。由此,我想到了叶赛宁,他是俄罗斯的农民诗人海子是中国的农民诗人,他们两人真的很像,就连结局也是一样。海子自己也意识到这一点,从他写的《诗人叶赛宁》里我们可以明白。

【篇六】大自然读后感

刚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一位老者的身影映入眼帘。他发白的发髻,微微上扬的嘴角,一身整洁的穿着无不散发着博学的气息。而从他慈爱的双眸中,我好像看到了他要将自己的故事娓娓道来的心意,使我不自觉地翻开书首,静静地聆听。

还没有开始读书前,我便对这位生物学翘楚的经历感到好奇:是什么引领威尔逊最终成为一名昆虫学家?而听完他对幼年在天堂海湾的回忆,我似乎有了一部分的答案。

7岁的威尔逊到海滩边过暑假,但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做了一个贪婪的野人”。

还没有任何系统知识的他,随意并尽情搜索着各种海洋动物:澄清的水中那只冲刺水母令人惊叹,并给他留下“神秘,诡异甚至邪恶“的印象;码头边偶遇巨大的鳐完成了他“期盼‘大’动物的心愿”;还有近距离看到宽吻海豚凌空腾起作出的优美的弧形弹跳,用长柄网能捕捉到的蓝蟹。种种如此的美好经历足以使威尔逊对动物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渐渐形成了一股强烈的热爱,从而使观察动物成为了这位未来生物学家生命的一部分。在很小的年龄,“研究”生物就在威尔逊的心里扎下了根,成为了以后“心中导引他的那股情绪”,并在脑中烙下一个鲜明的印象——他一生不断成长的护身符。简单来说,经历产生兴趣,兴趣激发热爱,热爱支撑研究,而研究成为一股不灭的情绪,一个深深的印象。

正是凭着这种情绪,让威尔逊在经历了尖刺刺伤右眼后依然坚定的研究生物。“不管怎样,我一定得找出一种动物来研究,因为心中的火种早已点燃”。所以这意外的插曲也决定了他的人生:由于生理上的能力受限,只能研究或飞或爬的微小昆虫。威尔逊认为这是自己成为昆虫学家的主要因素,但我想应该还有更多。

带着威尔逊为何要成为昆虫学家的疑问,我翻开了第四章的书页。

“当年那个亲身经历了动物园以及博物馆神妙的小男孩,至今依然强烈的潜藏在我的心中——他,才是眼前这个男人的主宰。”由此可以看出,国立自然是博物馆和国力动物园对十岁的威尔逊的影响之大。当然,还不能忘了威尔逊童年时期的家庭情况和那座岩溪公园。

根据威尔逊的描述,他的父亲是个喜欢巡回不定的人,每隔一两年就转换工作单位或搬家。因此,在威尔逊和他生活的xx年间,转了14所不同的公立学校。这种游牧式的生活方式是威尔逊在人际交往上出现了很大的困难,但这反而激发了他亲近大自然,信赖动物和植物的情感。他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形影不离的大自然身上:观察收割蚁如何打洞;从不远处的湖泊里钓起小鲦鱼;凝神欣赏水边公园水泥池里的大鳄鱼。有了这些动物的陪伴,这种全然孤独也使他非常享受。因此,他变得愈来愈专注且醉心于大自然,并最终将这个世外桃源当成一个“充满隐私,安全,掌控及自由的梦想”。这样的世界,无论对于谁来说都是不能自拔的。更何况是那个总要处于陌生环境中的威尔逊呢?

“住家的一边有世界级的动物园,另一边又有世界级的博物馆,而且两边都不要门票,也都一周开放7天。”这样的好事对于已经对博物学和生物学产生好感的威尔逊来说,无疑是件喜不胜收的好事。在那里,他可以一连几个钟头尽情吸收那儿展出的动植物身上无穷尽的变化,还可以拉开一盘盘昆虫标本,“迷失在远方丛林或是非洲大草原的梦境里”。因此,当他每每想到馆员们和科学家能从事这样的工作时,便把成为一名科学家当作一个“非常诱人的生涯目标”。“我想不住还有什么工作比获得那些知识,照顾动物,并且把这类专长用来服务大众,更高尚的了。”毋庸置疑,这样的向往也坚定了威尔逊成为生物学家的决心,推动他朝着这个目标前进。而关于国立动物园,作者没有进行过多的描述,但提到“它就相当于一所活生生的博物馆”,因此它的作用大抵和自然史学博物馆差不多吧。

不得不说的还有岩溪公园。威尔逊和高好友结伴到那里“探险”。物种丰富,数量丰沛的昆虫使他对蝴蝶和蚂蚁感兴趣。不仅如此,在接触到各种昆虫的同时,威尔逊开始阅读关于它们的书籍,见识了一点“真正的”科学。而这也使他对这门科学产生里尊崇感,在成为昆虫学家的道路上迈出一小步。

值得一提的是,章末作者又一次表达要成为昆虫学家的决心“不论外在大环境有何变迁,我是一定会登上这条船的。”这次,我对这句换有了更深的理解。

从第八章15岁到十七岁的回忆中,我感受到了威尔逊对超乎寻常自然界的热爱和他对成为一名科学果断又坚定的决心。

在金鱼孵化场场主的沼泽地中,威尔逊的专注和勇气使我敬佩。“我凝神于池塘边,灌木丛以及草堆,有时还涉水到开阔的浅滩上,揽动水底的淤泥。不过,通常我就只是坐在那儿老半天,用五官仔细扫描池边和树丛,寻找一团鳞状盘绕的暗影,水面上的一道泄密的涟漪或是视线外的一声水花飞溅。一阵子之后,我便起身沿着其中一流污水往下走个一公里路左右,走到较深的沼泽区,越过树林到另一条平行的水道,然后再折返孵育池。有时,我也会钻到一旁,探测隐藏在高大密闭的绿色天篷下的幽暗泥潭和池塘。”一幅少年独自坐在池边,起身走在沼泽地中的景象印入眼帘。初次读到这里,我感到的只有威尔逊的孤单和寂寞,像一个流浪者,漫游在一片的荒野中。但多读几遍,我似乎感到了他的全神贯注,他像是变成了沼泽地中的一部分,沉浸在池塘,灌木丛和浅滩,水道之中。纵然外界有多吵闹的人声,车声或飞机的隆隆声,也入不了他的耳。因此,他的“寂寞”既是是一种发自于内心的享受。这是他热爱大自然的原因:那是给他带来快乐的世外桃源,里面的“珠宝”只属于他一个人。这是他热爱大自然的表现:他能够“孤单”的专注于此,每个闲暇,一连几个小时。

威尔逊捕棉口蛇的经历更让我赞叹。“身长超过1.5米,身躯像我的手臂那般粗,头部和我的拳头一般大。”即便是一个成年人,遇到这样的庞然大物,大概也会吓得落荒而逃吧。然而,这个十五岁的孩子却大为兴奋,并立即决定要抓住它。在威尔逊的描述下,一幅不舍的情景渐显在眼前:慢慢的避免左右晃动的靠近,然后突然一下用棍子打中它的前身,将棍子快速向前捋,直到按住它的头部。接着尽力用手按住蛇头背部,再攫住位在胀大的咬筋肌肉后方的蛇颈,最后把蛇自水中提出来。这样的举动已经让我惊心动魄。而蛇却没有乖乖服从。“它沉甸甸的身体剧烈的抖动起来,奋力的扭动脖子,头部总我尽我的手之间略微向前方整出一些,张大嘴巴,伸出长长的毒牙。”看着威尔逊和毒蛇纠缠在一起的样子,叫人的心提到了胸口。后来“出于反射动作,我把这条大蛇奋力掷入草丛,而他也急忙翻身溜之大吉。”我也悄悄的松了口气。心里除了对作者摆脱险境的开心,更萌生了对于他的勇气的敬佩,还有对作者高超的描述得赞美。同时也有一点小小的疑惑,为什么威尔逊会从事这样一个危险职业。

作者在文段的最后也给出了答案:进入这个新世界的狂喜;能独自拥有这个好去处的占有欲;最擅长寻找蛇踪的虚荣心;操练自己而日后成为生物学家的野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作者提到的“一项无法解释的神秘神秘原因”,我想。这就是那股不灭的情绪,那个深深的印象。童年所留下的情绪与印象引导着他这样做。

“最坚定的决心”,“绝不屈服”

单从这两个标题便可以知道,在这段回忆中,作者为自己选定了明确又坚决的目标——上大学,选中蚂蚁。

大学前一年,威尔逊曾在继母的劝说下外出兼差,他在书中这样写道“那(外出兼差)使我下定决心,此后要使出全力来向前迈进,精通每一门学科,甘冒任何风险,以成为一名真正的科学家,永远不必再从事这类乏味且令人丧志的工作。”后来,尽管家庭生活拮据,父亲健康状况恶化,威尔逊还是没有放弃上大学继续学习的念头,他甚至不顾危险想到参军。在落选后虽然失落大依然坚持自己决心。“总之,不论在任何情况下,绝不让任何事物阻挡我。”这样的坚定,让我既感动又敬佩。

我对威尔逊外出兼差的片断深有感触。那时,和威尔逊一样兼差的美国少年数不胜数,但他们也许只有因拿到几美元的零花钱的兴高采烈,或是因工作太辛苦的怨声载道。用几个人会像威尔逊一样,在一次次重复又无聊的工作中立志摆脱这样的生活或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我想,威尔逊之所以能想到这,是因为他在很小的年龄已经通过尝试各种工作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或感兴趣的一个,并在那时就有一个崇高的理想。因为是发自内心的真正的喜爱,日后所经历的事只会使这个理想更加的坚定,而这也会促使他更加努力来实现这个理想,不怕任何挫折,勇往直前。

再看看如今的我们,家庭条件较好,备受长辈疼爱,学习成绩优良。但是我们还缺少一个最重要的——理想,一个真正坚定的目标。我深知,只有具备了这个最主要的因素,才能使我们有不断前进的动力。而阻碍我确立理想的原因,大概是我们缺乏各种工作的亲身体验。我想,光是站摘在一旁观看或是从书里的只言片语中想象,而一时兴起,说出的“我要当律师”或“航天员,我以后就是要干这个”,都不是发自内心的,从而也不能长久。我们缺乏的是对各种工作的真正了解,真正感受。对于在中国长大的我们,重视学业忽视实践的现状和禁止使用童工的法律使我们没有时间也不能做这件不被重视缺又重要无比的工作 ——树立理想。我清楚没有几个人会听到我的心声,但至少我是这样想的。

小结

我感触最深的是威尔逊对大自然的热爱,追求目标的执著。我至少学到了两样东西:选择真心喜爱又且力所能及的目标,坚定的追求这个目标;发现是学习的真正目的,而非学习本身。

除此之外,威尔逊的一些归时还未被我提到,大概包括:宗教,纪律(军校生活),责任(家族及童军团)及大学生活。我想,这些品质或经历会在威尔逊生物学家的道路上给他带来极大的影响与帮助。

我推荐这本书,和大家一起倾听威尔逊的故事,倾听他的感悟。

【篇七】大自然读后感

世间从不缺少美,却很少有人拥有发现美的眼睛。当然,人都是要生存的,容易被俗世所扰,也算有情可原。不过,若是肯花费些心思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相信一切必定大不相同了。

在我看来,儿童在这方面是具有天然优势的。他们对万事万物都拥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也能更认真地去感知周围的世界。倘若能够正确引导,自然会变得更加优秀。因此,也就很好理解为什么如今会有那么多人重视儿童教育

好的文学作品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多读多看多思考,一定是开卷有益的。最近,和我家宝贝一起读过的《大自然里的故事.密林中的熊》就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说起这本书的作者,大家都会很熟悉,他是与屠格涅夫、列夫.托尔斯泰齐名的世界文学大师——康.帕乌斯托夫斯基。

在这部书籍中,精选了其创作的九个童话故事,其中包括《温热的面包》《小钢戒》《密林中的熊》《羽毛凌乱的麻雀》《雨蛙》《体贴的花朵》《老房子里的居民》《獾的鼻子》和《野兔的脚掌》,再加上插画师伊.茨冈诺夫精心配图,可谓强强联合。

本文来源:http://www.scabjd.com/zuowen/232719/

为您推荐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精选四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自卑与超越读后感精选四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5-12 19:00:50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300字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200字  

中国少年说读后感400字范文汇总五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少年说读后感400字范文汇总五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5-12 19:00:48   中国少年读后感400字左右   中国少年读后感400字作文  

可爱的中国读后感精选五篇

方志敏的一生是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勤政为民作风的一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可爱的中国读后感精选五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05-12 19:00:46   可爱的中国读后感500字   可爱的中国读后感400字  

长安的荔枝读后感700(合集四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长安的荔枝读后感700(合集四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05-12 19:00:43   长安的荔枝读后感题目   长安的荔枝读后感结尾怎么写  

昆虫记读后感500字左右精选四篇

《边城》讲述了湘西小镇上一对相依为命的祖孙平凡宁静的人生,以及这份平凡宁静中难以抹去的寂寞和淡淡的凄凉。小说的主人公翠翠有一段朦胧但没有结局的爱情,可是爱情不是这本小说的全部。大师用他清淡的笔调娓娓讲述了湘西小镇上纯朴的风土人情,原始单纯的生活,以及那如诗如画的景致。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昆虫记读后感5

2024-05-12 19: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