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上数学教学计划】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资料【三则】

更新时间:2020-03-18 来源:教案 点击:

【www.scabjd.com--教案】

三年级网权威发布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资料【三则】,更多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资料【三则】相关信息请访问小学三年级网。

【导语】语文一词很简单,就俩字!但包含了大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蕴!语文修养是一个漫长过程!区区里面的课程跟中华文化比那就是海底针!语文功底深厚的人,无论什么场合,什么话题,都可以出口成章!一个真正有文化修养的人说话听起来是很有韵味的。以下是整理的相关资料,望对您有所帮助。


104.jpg



【篇一】


  《国徽》课文

  我拾到一分硬币,

  我去交给老师,

  我要先擦掉

  他上面的污泥。

  为的是让硬币上的

  国徽像一颗星,

  闪烁在我小小的

  温暖的手心里。

  我走在大街上,

  我扶起一个

  摔倒的小弟弟;

  我看见:

  警察叔叔甜甜的微笑

  把他帽子上的国徽

  映照得更美丽。

  有一天,

  我走过*,

  我看见:

  我们得国徽

  和太阳在一起,

  照耀着我,

  也着摇着

  祖国辽阔得大地。

  《国徽》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爱护国徽、愿用自己的行动为国徽增光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

  1、了解小作者在平时的生活中怎样爱护国徽,又怎样用自己的行动使国徽更美丽。

  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教学难点:

  联系自己,说说在生活中如何做能使国徽更美丽。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通过讨论交流,了解有关国徽的相关知识。

  教具准备:

  1、有关国徽的录像片。

  2、各种硬币,分组观察时用。

  教学过程:

  (一)引发兴趣,导入新课。

  1、谈话,引导学生观察:硬币背面印着什么?

  板书:国徽

  你还在什么地方能看到国徽?

  学生:在公安局。

  在法院也可以看到它。

  在人民大会堂前也能看见它……

  2、观察国徽图案里有什么。

  (国徽图案里有*、五星、麦穗、齿轮)

  (二)学习生字、新词

  1、自学。(自己查字典学习,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小组合作学习,读准字音,分析难记字的字形,交流对字义的理解。)

  2、全班交流,一起突破难点。

  “你已经认识了那些字词?你认为哪些字难读难记难写?”

  (1)读准字音。

  shuo

  dao

  闪烁

  摔倒

  (2)记住字形。

  擦:右边中间是“”

  摔:右边的笔顺是:

  帽:右上部是“曰”,右下部是“目”。

  (3)理解词义。

  闪烁:(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

  辽阔:宽广;空旷。

  (三)自由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数一数全诗共几个小节。(三节)

  2、听读课文,思考:每一小节都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节:“我”爱护硬币上的国徽。

  第二节:“我”扶起了一个摔倒的小弟弟,从小助人为乐,为国徽增了光,添了彩。

  第三节:“我”和祖国一起在国徽的照耀下成长。

  板书设计:

  国

  徽

  五星

  *

  麦穗齿轮

  《国徽》相关知识

  俄罗斯国徽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联邦共和国更换了国旗和国徽。国旗改用1699年10月彼得大帝亲手绘制的由白蓝红条组成的三色旗。国徽则恢复了十月革命前的国徽图案:一只双头鹰站在红色盾上,鹰头上装饰着彼得大帝的三顶*,鹰爪上装饰着象征皇权的权杖和金球,鹰的胸部站立着一个骑士。

  这个双头鹰图案,本是拜占庭帝国,也就是东罗马帝国的国徽。拜占庭帝国曾是一个横跨欧亚两大洲的大帝国,在其占领地上生活着希腊人、亚美尼亚人、土耳其人、斯拉夫人等多个民族。双头鹰一头望着西方,另一头望着东方,象征着两块大陆间的统一和各民族的联合。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人攻占了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城。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战死,他的近亲中只有两个弟弟活着,其中一个后来臣服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另一个带着两个儿子和女儿索菲娅·帕列奥洛格逃到了罗马。后来,这两儿一女在其父死后被罗马教皇抚养成人。

  长大后的索菲娅美丽聪慧,且具有政治才能。当时的罗马政治家们对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十分担忧,他们想借助俄罗斯的军事力量来扼制奥斯曼土耳其。于是便采用联姻的方式,将索菲娅许配给了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伊凡三世举行了极其隆重的迎娶仪式,从此索菲娅将拜占庭帝国的双头鹰徽记作为遗产带到了俄罗斯。

  索菲娅帮助伊凡三世把俄罗斯的土地基本上联合到一起,形成了一个疆域辽阔的统一国家。这也是俄罗斯历史上的兴盛时期。1480年,双头鹰徽记出现在克里姆林宫的斯帕斯基塔楼上。1497年,双头鹰作为国家徽记首次出现在俄罗斯的国玺上。直到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双头鹰徽记才被废除。克里姆林宫塔楼上的双头鹰徽记于1935年被取下。而现在,这个被废除了75年的双头鹰徽记,又成了俄罗斯国家的象征。

  


【篇二】


  《回自己的祖国去》课文

  在美国阿尔巴城的一座优雅别致的洋房前,一辆小汽车停了下来。华罗庚下了车,急步走进客厅,冲着他的妻子喊了起来:“中国解放了!”

  “什么?”他的妻子惊喜地叫了起来。

  “我们的祖国解放了。”华罗庚扬了扬手中的报纸,“这一天总算盼到了!”

  妻子快步迎上前去,接过报纸,心情激动地边看边说:“我们怎么办?”

  “我们?”华罗庚斩钉截铁地说,“回去,回自己的祖国去!”

  “那房子呢?”

  “原封不动!”

  “汽车......”

  “借给别人。”

  1950年初春的一天,华罗庚夫妇领着三个孩子来到旧金山海湾。一些美国朋友赶到码头为他们送行。有位美国教授紧紧握住华罗庚的手,说:“先生,您真的要走?”

  “嗯,回自己的祖国去!”

  “您学识渊博,令人敬佩。如果把这一切抛到贫穷落后的土地上去,难道不觉得遗憾吗?”

  “不!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永远不会遗憾。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

  华罗庚与送行的人一一握手,快步登上船舷,和家人一起迎着海面的春风,向送行的人们招手:“再见吧!朋友!”

  《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实录及赏析

  《回自己的祖国去》是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第五册第三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文章记叙了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一件感人的故事。当年,身居美国的华罗庚从报纸上得知祖国解放的消息后,心情异常激动,带领妻子和孩子毅然登上回归祖国的轮船,准备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全文主要以对话为主,语言较浅显易懂又简练,人物当时的心情和满腔的热忱尽显其中。根据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加强朗读,给学生自主读书的时间和机会,在诵读中体会人物说话时的心情,感悟人物的可贵品质,从而使学生入情入境地去理解、去领悟、去欣赏、去运用。

  教学目标:

  1、了解华罗庚热爱自己的祖国,愿意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认识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3、继续学会通过重点词句理解文章。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语气。

  5、拓展延伸,让学生在才艺表演中展示自己,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

  1、抓住人物的语言,体会感情。

  2、了解华罗庚坚持回国的原因。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交流资料。

  1、出示华罗庚肖像,交流相关资料。

  师:同学们,请看!照片上这位慈祥的老人是谁?(华罗庚)能说说对他有哪些了解吗?(生谈,师给予适当激励之语:如“你知道的真多;你查到的是关于他的成就,很好!”……)

  【资料的收集和处理是拓展学生学习资源的一个有效的途径,在课堂上腾出适宜的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巩固学生的学习方法】

  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师:咱们班的同学真善于学习,学会收集资料帮助了解课文的主人公,华罗庚是中国现代数学家,是新中国数学研究事业的创始人,为新中国在数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做出杰出的贡献。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华罗庚的课文《回自己的祖国去》(板书)齐读课题。【教师的过渡之语言简易赅,不仅注意引领学生积累学习的金点子,而且对华罗庚的资料作了相关的小结。】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音。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生字。

  师:请打开P24。自己小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生自由朗读,师巡视)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师:老师也发现了有两个多音字的词平时比较容易读错,瞧,这是谁?(出示卡片:华罗庚、冲chòng着)华罗庚的“华”是一个人的姓,所以它读作第四声的huà。

  师:接下来要检查一下其他生词读准了吗?(开火车指名读,适时纠正)请同桌比比“握住”这一动作。

  【注重字词教学。三年级刚刚由低年级进入中年级的第1学期,对于字词的教学更不容忽视。在理解“华”、“握住”时,教给学生理解方法——联系生活实际(比动作),更扎实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再读课文,感悟体会。

  1、自读自悟,小组交流。(1——9自然段、预习时已标出段落)

  师:(出示课文插图)扫清了字词,同学们来看看课文中的插图,图上画着谁在干什么?

  生1:华罗庚一家人坐船要回国。

  生2:华罗庚和他的家人要回自己的祖国去。

  师:请同学们默读1——9自然段,找一找你是从哪里知道华罗庚要回国的?

  【由图入手,图文结合,以“回自己的祖国去”为切入点,既扣紧题目又抓住主要内容,一针见血。】

  生3:从“我们?华罗庚斩钉截铁地说:回去,回自己的祖国去!”这句话知道的。

  师:能说说“斩钉截铁”这个词的意思吗?

  生4:他一定要回国。

  生5:意思是华罗庚回国之心很强。

  师:真棒!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斩钉截铁”的意思是态度……(生齐答:很坚决!)。谁能用坚决的语气读一读这一句话?

  生6:很有感情地读。

  师:读得真好!男生齐读。

  师:如此抓住重点句的重点词理解文章,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读书方法。请运用这个方法再认真读1——9自然段,想想你还读懂了什么?注意边读边想。【注重渗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抓重点词句理解文章思想感情的学习方法】

  生:默读。

  师:想好的和前后桌同学互相交流,互相做补充。

  师:谁先来谈谈你还读懂了什么?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其他同学要注意倾听,随时补充。

  生1:我读懂了华罗庚知道祖国解放了,心情十分高兴。

  师:你是从哪些词句读懂的?

  生1:华罗庚下了车,急步走进客厅,冲着他的妻子喊了起来:“中国解放了!”

  师:你真会读书,能读读这一句?(生读)。谁来评一评他读得怎样?

  生7:读得很好!把华罗庚的急切心情读出来。

  师:还读懂了什么?

  生8:华罗庚想回国已经盼了很久!从“这一天总算盼到了”看出。

  生9:老师,华罗庚的妻子也很激动。从“妻子快步迎上前去,接过报纸,心情激动地边看边说:我们怎么办?”看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设计了“你还读懂了什么”这个开放性的问题,旨在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师:同学们的读书本领真高!懂得从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去体会人物心情,老师真佩服你们!是啊,1949年月日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身在异国他乡的华罗庚夫妇知道后都非常兴奋,非常激动,让我们把这份激动之情用朗读告诉大家吧。前后桌同学试着分角色朗读,开始。(试读后请一组同学全班展示)

  【整个教学环节中注重以读为本。采用默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地读,有目的、有层次地读,读出声、读出味、读出情,受到情感熏陶和思想教育。而且潜移默化地教学生能读会读的方法,同时在读中积累语言文字。】

  2、自主阅读,畅谈感悟。

  ①出示美国、中国生活图片作对比。

  师:(同学们,通过阅读了课文的1至9自然段,我们知道了是谁要回到自己的祖国去呢?(板书:华罗庚)那他什么时候回去的?(1950年初春的一天)你们可知道1950年的中国是怎样的生活面貌吗?预习时你们通过调查采访知道哪些?请简单谈谈)【再次展示学生又一种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调查采访】

  生:我听爷爷说当时中国很贫穷、农村更贫穷,吃不好、穿不好。

  师:你了解得真多。你也来谈谈。

  生:中国刚刚成立,人民生活很穷,要提高生活水平。

  师:太对了,你呢?

  生:因为那时太穷了,所以需要有知识的人才为国家出力。

  ②学生质疑。

  师:嗯,的确如此。老师也收集到几张图片,这是华罗庚在美国的生活环境。有洋房、有汽车。而咱们祖国当时的居住环境却很差!土屋、茅屋。此时你心中产生了什么样疑问?

  生1:华罗庚为什么要等到中国解放才回国?他为什么不早点回来呢?

  生2:因为中国内战,社会动荡不安,他怕回来被打死了就不能为国家做出贡献。

  生3:华罗庚这么怕死,都不能表现他爱国。

  生4:这不是怕死,他辛辛苦苦在国外学了这么多年,学得一身本领想为国效力,如果一回来就被打死,就太浪费了。

  师:是啊,新中国未成立时,即使是中国人到外国留学,也是不能随便出入国界的。所以华罗庚要等到中国解放了才回自己的祖国。

  生5:中国为什么会这么穷?美国却这么富?

  师:哪位同学能解决这个问题?(巡视了一周,只有一位学生想回答)好,你来说说。

  生6:这是因为美国科技水平高,咱们中国一直在打战,顾不得发展。

  师:的确,这个问题牵涉太广,不是只字片语能解决的,它涉及到国家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大问题,我们有时间再研究,好吗?

  生7: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国,他留在美国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

  【由疑问激发学习兴趣,自主确定学习目标,更好地关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

  ③自读自悟。

  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小声读读第10——13自然段。边读边划出能说明华罗庚为什么要回祖国的语句。

  生:13自然段。(师:板书“奉献”)

  师:自己再读读13段,然后在小组中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由自主学习到合作学习要求明确,使学生从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师:谁先来谈谈自己的感想。

  生1:我读了这一段话,感受到华罗庚非常爱自己的祖国。(板书:爱国)

  生2:在现实社会中,像华罗庚这样的人已经少得可怜。

  师:正因为少,才更能表现华罗庚的什么精神!(生:爱国),师:对啦。

  生3:我长大后也要像华罗庚一样报效祖国!

  师:真好,你也拥有一颗爱国心。

  生4:华罗庚太伟大了,在当时那么穷的条件下,他仍然要回国。

  生5:我很敬佩华罗庚。

  【《语文课程标准》提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要灵活采用各种方法(如在交流中投入;在重点把握中深入等)让学生充分感知课文,整体把握文意,与文本、师生展开平等的对话;利用老师的*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积极的阅读情境中深入文章,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学得快乐、学得扎实、学得有效。】

  ④引读小结。

  师:听着同学们这么真挚的感受,让我们再来重温一下华罗庚当时说的话,齐读第13自然段。

  师总结:华罗庚满腔的爱国*,忠诚报国的赤子之心,无不激起每个炎黄子孙报效祖国的热情。让我们在雄壮豪迈的歌声中再次感受一番。(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

  【在音乐中沉浸,学生的思想感情更淋漓尽致地得以展示,可以说这里不失时机的音乐融入为课堂教学起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四、配乐朗读,升华情感。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感情朗读。

  师:多么令人感动的故事,多么令人敬佩的华罗庚啊,请自由读读课文,选择你最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2、指名配乐朗读。

  (指名上台表演读)

  3、教师小结学生课堂上的表现:这节课同学们学得愉快,读书也很投入,真让老师对你们刮目相看!回去请做以下作业。(出示课件)【教师的激励语言无时不刻发挥着魅力,千万别因为到了课末而匆匆收尾,忽视它的画龙点睛作用。】

  五、课外作业(任选一道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3、查找其他爱国志士的故事。

  【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能力水平的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同时有目的、有意识地为第二课时的教学作准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学生认读。

  2、指导写字:渊、博、佩、遗。

  二、才艺表演

  1、根据第一课时布置的作业,分成三场比赛,分别在各组中进行小组赛,再各自推选出3名选手在全班表演赛。

  2、师生共同评议,并给9名选手颁发小奖品。

  三、总结全文

  1、教师总结并表扬学生的表现。

  2、深情地朗读名言: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③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紧紧围绕《课标》的精神,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开拓学生的语文学习资源,让学生在语文活动的拓展延伸中,结合激励评价,激发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篇三】


  《意大利的爱国少年》课文

  一艘法兰西的轮船从西班牙起航,开往意大利的热那亚。乘客中有法国人、英国人、西班牙人和回国的意大利人。

  船上有一个十一岁的少年,他是意大利的热那亚人。两年前,他被拐卖给一个马戏班,戏班的人将他带到了国外。他们打他,骂他,欺负他,逼他干重活,还不让他吃饱饭。他实在受不了这些人的*。在西班牙,他终于找到了一个逃跑的机会,找到意大利驻西班牙的领事馆寻求帮助。在领事馆的安排下,他搭上了这艘船,回热那亚老家。

  乘客们见到船舱里有这样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都非常奇怪,主动询问他的情况。少年本来不想说,见他们很关心的样子,只好把自己的身世和遭遇讲了出来。那些人听了,有的叹息,有的议论,还有一些人乘着酒兴,拿出一些硬币很响地扔在桌子上:“给你,拿去!”

  少年低声道谢,从桌子上建起了硬币。他的衣服太破了,他还想给父母买点什么,这两年他没有赚到一分钱。少年回到自己的铺位,躺了下来,拉上了帘子。

  那些人继续喝酒、聊天,他们不再谈论少年的事,而谈起了他们要去的意大利。看样子他们并不是第一次到意大利去。他们先是抱怨旅馆不好,交通太差,后来越说越起劲,把意大利说成了世界上最糟糕的地方。

  “肮脏的国家!”一个说。

  “愚蠢的国民!”另一个说。

  “可恶的......”第三个的话还没有说完,一旁的帘子突然拉开,一把硬币扔了出来,劈头盖脸地砸在这些人的头上、肩上。

  热那亚的少年跳下来,站直了身子,大义凛然地说道:“你们侮辱了我的祖国!我不要你们的钱!”

  《意大利的爱国少年》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热那亚少年需要钱,为什么又把那些钱扔回去”这个问题,体会热那亚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

  2、在理解热那亚少年当时的处境和心情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少年当时的动作及表情,理解“热那亚少年很需要钱,为什么又把那些钱扔回去?”

  教学难点:

  感受并理解热那亚少年捡钱和扔钱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质疑问难、直奔中心。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意大利的爱国少年,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意大利的爱国少年。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课文讲了少年的一件什么事?

  2、文中的少年需要钱吗?(需要)怎样地需要?但是,他却把钱扔回去,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研读课文。

  二、品读课文,感悟文中描写少年穷困,悲惨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句。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一二部分,完成大屏幕上的填空题。

  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少年。(命运悲惨、可怜、生活坎坷、孝敬父母、家境窘迫、自强自尊……)

  2、你是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呢?用曲线画出有关语句.

  3、指名读自己所画出的语句,谈感受.有感情地读出来。(课件出示有关句子)

  4、再细细读一读,你又是从这些句中的那些词语体会到的?一个十一岁的少年就经历了这样的悲惨遭遇,太可怜了!“低声”,“捡”,“躺”,“拉”感受少年的心情。(钱是被人扔过来的,虽然他心里不高兴,但是他顾不得了,他太需要钱了)

  (指名回答)

  5、此时此刻,你对少年产生了怎样的感情?(同情、怜悯、可怜、敬佩……)

  6、把你的感情融入到文字中,用心读一读。(谁来读一读?你真是一个有同情心的孩子。大家一起来读,我们一起来感受少年坎坷悲惨的生活。)

  三、过渡引入:帘子后的少年可能在为自己接受了施舍而难过,可能正在盘算用这可怜的一点钱做什么,也可能正在为即将见到父母,并能为他们送上小小的礼物而兴奋……可是,他却听到了不愿意听到的话。听到什么了?赶快从课文的第三部分中找一找。

  四、研读表现少年爱国的部分.抓住词语,展开想象,感悟少年的内心,读出感受。

  1、生汇报:旅馆不好、交通太差、最糟糕的地方、肮脏的国家、愚蠢的国民、可恶的……)

  2、如果你是哪位少年,听到这些人的谈话,你会怎么做?怎么说呢?(学生自由表达)3、意大利少年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课件出示)(结合金钥匙理解大义凛然,并指导朗读)

  4、从少年的言行中你体会到什么(同桌交流并汇报)

  (愤怒,为什么?因为别人侮辱了自己的祖国。说明他又是一个怎样的少年?热爱祖国、维护祖国尊严)

  5、可见在少年的心目中,祖国的尊严高于一切。他虽然年少,却义正言辞,大义凛然。他虽然衣衫褴褛,精神却光芒四射。此时此刻,你又对少年产生怎样的情感呢?(敬佩)

  6、带着少年满腔的愤怒,怀着少年真挚的爱国之情,用心用情读一读.。谁愿意展示自己的朗读。一生读旁白,一生读少年的话;(师鼓励,你真是一个大义凛然热爱祖国的好少年)师读旁白,男生读少年的话。

  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学完课文,我们认识了这位命运悲惨、贫困潦倒却不忘维护祖国尊严的好少年,他的故事像磁铁一样深深地吸引了我们,让我们再次读读意大利少年捡钱和扔钱的句子,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学生再读课题)

  2、其实每个国家的人都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我们中华民族也出现了不少热爱祖国、维护祖国尊严的感人故事。(课件)

  3、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今后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自由发言)

  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意大利的爱国少年

  捡钱遭遇坎坷、生活贫困

  扔钱热爱祖国、维护尊严

本文来源:http://www.scabjd.com/wendang/50202/

推荐内容

为您推荐

2023年团课教案(锦集4篇)

团课是团组织对团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团的基本知识教育的主要形式,指的是通过上课来教育团员。是提高团员思想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23年团课教案(锦集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4-04-28 14:47:53   部队团课教案范文   部队团课教案讲稿  

世界读书日教案大班范文(精选三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世界读书日教案大班范文(精选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4-28 14:47:46   世界读书日教案大班反思   世界读书日教案大班语言  

防性防侵害安全教育教案精选四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防性防侵害安全教育教案精选四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04-28 14:47:37   防性防侵害安全教育教案幼儿园   防性防侵害安全教育教案小班  

立夏幼儿园教案精选三篇

幼儿园(英文 德文:kindergarten),原称勘儿园,是几百年前从普鲁士引进的体制。旧称蒙养园、幼稚园。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是对3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幼儿园适龄幼儿一般为3岁至6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立夏幼儿园教案精选三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2024-04-28 14:47:24   幼儿园夏至活动方案   幼儿园夏至节气主题活动方案  

幼儿园民族团结一家亲教案精选3篇

所谓教案,也称课时教学计划或课题教学计划,是教师根据特定的教学目标、综合考虑学生状况、教学条件环境和自身因素,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计划。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民族团结一家亲教案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04-28 14:47:21   幼儿园民族团结一家亲教案反思   幼儿园民族团结一家亲教案中班